】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評:中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http://www.CRNTT.tw   2022-01-19 09:32:24
 
  在用三年多時間恢復國民經濟之後,從1953年開始,新中國進行了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建設。那個時候,國家經濟基礎很差,人民生活水平較低。毛澤東同志說過這樣一段話:“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一張白紙”上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推動經濟持續不斷快速發展。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打下了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醫療等事業也得到很大發展,還實現了“兩彈一星”等重大突破。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到20世紀末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的奮鬥目標。“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同志訪問日本、新加坡、美國等發達國家後,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以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等,對現代化做了一個界定,即“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有什麼內涵?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我們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很快,他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要解決溫飽;第二步實現小康;第三步才是基本實現現代化。1987年,黨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逐步擴大開放,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