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文化符號創新,多些“可可托海”
http://www.CRNTT.tw   2022-01-16 14:28:45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網評:文化符號創新,多些“可可托海”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臧寧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2021年,動聽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讓可可托海成為年輕人向往的旅遊地。

  前不久,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學生用舞劇重新講述了“可可托海”的故事:這裡不只有牧羊人凄美的傳說,更承載著一段關乎民族精神和國家命運的共和國往事。舞劇《可可托海》講的是發生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一段真實歷史:上世紀50年代,為發展新中國核工業,“可可托海”的地名被編號“111”取代。一群優秀的地質專業學生匯聚至“111”,從此隱姓埋名,為國家的事業奉獻了一生。

  劇中,獨輪車的反覆出現,展現了當時艱苦的工作環境和當地惡劣的交通條件,也隱喻著獨立自主的奮鬥精神;遠山、星空、白雲、藍天等舞台布景體現了可可托海各族人民內心的純潔、無畏和赤誠;紅色綢帶貫穿全劇,是每個可可托海地區人民愛國情懷的象徵……這些形象是一個個文化符號,在傳播儀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形象在符號傳播中彰顯,民族精神在符號共享中凝聚。可可托海是中國的一個地域符號,也是蘊含著中國精神的民族文化符號。舞劇《可可托海》用民族舞蹈語言進行藝術化敘事,將地域文化進行符號化升華。

  當今中國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民族文化符號也需要不斷創新。但創新絕不是從傳統符號到現代符號的簡單更替,而應更加豐富充實。這就需要尋找和樹立一批體現中國精神、展現時代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形象符號,用這些飽含時代精神的民族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舞劇《可可托海》做出了一次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期待今後有更多的“可可托海”,推動民族文化符號的時代創新。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