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鵬輝能源等5家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僅寧德時代的毛利率環比為正。其中,億緯鋰能今年三季度毛利率為21.53%,已連續四個季度下滑,較去年同期下降近10個百分點;國軒高科和鵬輝能源的毛利率則連續兩個季度下降,降幅分別達到9%和3%。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游材料商迎來業績大爆發。其中,“鋰業雙雄”之一的贛鋒鋰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0.4億元,同比增長81.19%;實現歸母淨利潤24.73億元,同比暴漲648.24%。天齊鋰業也逐步走出債務陰霾,雖然淨利潤仍在虧損,但股價較年初飆升175%。
雖然寧德時代尚能憑借行業地位以簽訂長協大單,以鎖定材料成本,保住自身盈利水平,但電池製造企業淪為上游資源企業“打工人”的現實卻毋庸置疑。對於電池製造企業來說,為了壓縮成本,爭奪在產業鏈的話語權,“搶礦”已成為必須走的一步棋。
對於本土上游企業來說,未來與中游製造商之間的鬥爭升級似乎不可避免,資源儲備將直接影響當前的經營業績和未來的發展潛力。“歸根結底還是資源問題,就是礦不夠。”一位接近贛鋒鋰業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上游企業在海外大量購買鋰礦,可以確保未來原材料價格相對平穩,並能夠鎖定這些資源。下游的電池製造企業下場“掃礦”,核心戰略在於保障鋰原料供應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汽車製造大國已開始重視電池產業,並逐步實施策略,以防過度依賴外國配件供應商。美國作為曾經的汽車產銷量霸主,也在今年8月份宣布新能源汽車發展計畫,並發布《國家鋰電池藍圖(2021-2030)》,目標就是建設美國國內的鋰電池原材料加工能力,降低對敏感材料的依賴程度。
對此,中國礦業聯合會理事、法律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欒政明建議,中國企業對礦源的爭奪不宜拉線過長,尾大不掉是大忌。而且,下游企業切勿盲目跟風,要量力而行。各國相關政策出台後,行業內的先行者在逐步完善補貼政策體系,後來者也在奮力追趕。隨著各方力量加入角逐,原有的鋰電產業格局將面臨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