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展望未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人民銀行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持續優化各項金融市場聯通機制,更好地滿足國內外投資者的需求。
環球時報發表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穀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文章表示,應該說,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的實施,為香港的“再出發”,創造了更穩定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隨著香港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十四五”規劃賦予了香港新功能、新定位和新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橫琴、前海改革方案,也將激發出香港巨大的發展潛力,令如今香港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優質,令國際投資者投資香港的步伐加速。
文章分析,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投資香港注重的因素不但是因為其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能夠得到可觀的回報。更為重要的是,香港作為唯一能夠投資中國內地機遇的國際市場,國際投資者投資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就相當於投資中國內地,以此分享中國內地經濟穩步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紅利。
過去港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香港未來要繼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內交”,在金融等領域與內地開展更有廣度、深度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前往香港上市、融資和發債,不能忘記老朋友,更要結交新朋友,進軍市場潛力、人口規模均非常大的內地中西部地區,增加香港與這些地區的金融、經貿、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共享、共建和合作共贏。
香港還要打造新的“前店後廠”模式。香港未來發展的趨勢,是要緊緊依靠內地,所以,香港未來會把自己當成“廠”,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當作“店”,通過這種角色互換,形成新型的“前店後廠”模式,共同開拓規模巨大的內地市場。
文章指出,內地經濟的持續增長和金融業深化改革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堅強後盾,在“一國兩制”的優勢支撐下,香港作為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橋梁作用將更加突出。國家在繼續支持香港鞏固和發展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除了協助香港做好“內交”工作,以及扮演新的“前店後廠”角色之外,還可考慮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給予政策支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其一,支持香港繼續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渠道,提升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的發展,通過建立有規模優勢的人民幣交易生態圈,以此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香港擔當全球離岸人民幣的清算中心、產品中心和資金中心的角色。
其二,支持香港大力打造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為配合國家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可推動更多內地企業前往香港發行綠色債券,以及支持香港在引領國際資金支持綠色基建、低排放活動,及經濟向綠色可持續轉型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其三,進一步支持促進內地和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互聯互通,讓相關政策盡快落地。例如,近期談及的通過支持建立內地和香港的一站式沙盒聯網,讓符合條件的機構能就其跨境項目,在推出市場前進行測試及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反饋,以便利粵港澳三地的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測試跨境金融科技應用方案及產品。
其四,推動更多熟悉內地事務的金融人才前往香港。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香港特區政府除了加大資源投入,著力於培育本地金融才俊之外,內地也可調派與金融相關的人才前往香港特區政府的金融部門任職、掛職,尤其是通過兩地金融部門官員加強交流,讓香港更好地把握內地相關金融政策,以及內地金融發展的機遇。
其五,支持香港在深港口岸經濟帶、香港新界北部都會區發展更多跨境金融,尤其是保險業務。深港口岸經濟帶、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如果能推動香港保險機構在上述區域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定能帶動該行業的繁榮、發展,增加就業人口,推動金融及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有利於支持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信只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香港金融業將迎來長遠發展,並為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