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趣的結果發生在研究團隊“到掃戰場”時。他們把腫瘤細胞表面的古蛋白做了收集檢測發現,殺伐時蛋白不單兵作戰,而是“組團”的聚合體。“我們提出了識別、定位、聚集、殺傷的機制。”逄越說,研究表明聚合體越多殺傷作用越大。
接下來的研究分兩步:古蛋白怎樣發揮了識別和殺傷的作用?腫瘤細胞上有什麼讓LIP識別了出來?
“細胞膜表面有3種信號分子:糖、蛋白、磷脂,哪種都有可能。”李慶偉回憶,搞清楚前自己最不希望它識別糖分子,因為團隊在該領域要從頭學起。
最怕什麼就來什麼,最後團隊發現古蛋白就是識別“糖”的。整個機制的解析花了團隊五年,終於弄清楚,蛋白上“凝集素”的結構域負責“指認”,“氣單胞菌溶素”結構域能深深地插入腫瘤細胞膜搞破壞。
團隊還對識別的結構域進行了突變改造,發現突變後就不再具有識別殺傷能力了。
明星分子“小試牛刀”
機制清晰,研究走到了應用階段。面前的路似乎順理成章:做藥治療腫瘤。但由於直接進入人體,道阻且長。
團隊決定先讓明星分子小試牛刀,在檢測領域做驗證。健康中國行動要求強化癌症早篩。膀胱癌檢測一直痛苦得讓患者望而卻步,不願早篩,實現“滴尿”篩查將讓癌症發現大大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