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高精尖”產業體系是實現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高精尖”產業加速發展的深刻背景是新一代產業革命的興起與加速。一般認為,當前全球正處於第三次產業革命末期與新一代產業革命的孕育期。第四次產業革命繼承了第三次產業革命中的信息技術,並在此基礎上衍生了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新。通過數字網絡和智能算法,數字技術創新將對未來的生產流程、生產模式、管理方式產生顛覆性影響。而數字技術與其他技術領域的融合創新往往需要打破行業的邊界,實現跨界與協同,產業的邊界因此更加模糊。製造業通過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融合互動,加速實現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會產生協同效益。龍頭企業在實現智能化升級、打造智慧工廠基礎上,通過雲平台向製造服務業企業轉型。在融合發展中,信息技術產業得到更快發展。以北京市為例,2012~2019年北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特別是2017~2019年,在北京構建“高精尖”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更快。2012年北京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9.1%,到2019年這一比重已達13.5%。
再次,“高精尖”產業體系是實現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北京、上海、廣東的“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都強調城市群協調發展。按照系統創新理論,“高精尖”產業是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具有高水平創新驅動的屬性,對經濟具有極強的拉動作用,不僅能實現中心城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能帶動周邊地區的產業聯動轉型。就京津冀地區而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產業對接協作是這一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產業升級是三地的共同任務。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過程中,天津和河北一直是北京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者。然而,兩地僅僅簡單承接北京轉移的一般產業是遠遠不夠的,迫切需要發展“高精尖”產業帶動區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促進區域產業聯動,形成經濟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融合發展的格局。為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北京市的“十四五”規劃中在環京地區規劃布局了三個圈層,目的是在空間區位上合理匹配,形成互補錯位、合理高效的產業格局,優化產業結構。
著力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
“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核心在於提高“四率”,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源生產率、提高環境效率。
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方面,需要全面評估先進製造業的競爭力,把脈“高精尖”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制定編制“高精尖”產業“卡脖子”攻關清單,提高“高精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基礎能力,建立重點產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台,全面強化重點產業基礎能力;增強企業創新能力,高技術企業持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不僅重視“高精尖”產業的技術先進性,進一步提升關鍵核心領域專利質量,而且要提高“高精尖”產業的市場成熟度,切實提高“高精尖”產品的產出。
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一是推動科技進步,改變企業產品檔次不高、質量不高、品牌含金量不高等問題;二是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重點領域加大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對勞動者的教育培訓;三是設計多元化人才激勵機制,通過首席專家特聘制度等提高技術人員報酬,充分激發和調動研發人員的創造性。
在提高資源生產率方面,應著力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土地節約使用,合理布局和調整優化重大工業項目建設,降低中間消耗;促進信息技術生產運營全過程的深度應用,通過“智能+”推動先進製造業企業向全要素、全流程、多領域智能協同運營轉型。
在提高環境效率方面,一是探索碳中和實現路徑,創建一批碳中和示範企業,鼓勵引導科技園區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二是積極推廣先進製造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節能水平;三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過程智慧管控,加快製造業綠色低碳化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賈品榮(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