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李功勤:中華文化在台灣的歷史傳承與挑戰
http://www.CRNTT.tw   2021-09-26 18:16:53
李功勤指出至19世紀以來,由於西力東漸,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產生碰撞與衝突。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台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教授參加第八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並就中華文化在台灣的歷史傳承與挑戰進行討論。他指出至19世紀以來,由於西力東漸,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產生碰撞與衝突。到目前台灣在面臨所謂“本土化”的政治迷思(Myth)下,開始對固有文化與民族認同(Identity)產生爭論,並且直接反映在中小學生教科書的編撰;這種帶有政治意涵的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對年青世代將會產生令人憂心的結果。

  李功勤教授從新舊文化的融合、台灣文化與認同的變遷、中華文化的影響與挑戰三個方面進行闡釋,提出台灣人民更應該珍惜中庸適度的歷史遺產以及社會的和諧的建議,並指出台灣在過往所累積深厚的文化力量與和諧重禮的社會,近年來卻被政治力不斷撕裂與斲傷。以期引起當今台灣社會的警惕與反思。

  在新舊文化的交融這一方面,李功勤教授認為,新文化運動推動了社會蛻變,許多舊有社會的習俗禁忌都遭到挑戰或廢止,白話文的普及與推行;但就在新文化運動成為顯學之際,也有學者挺身捍衛傳統文化。這種新舊文化的衝突與融合,無形中也為傳統的中華文化注入更多的現代化元素,在因應時代的快速變遷上使之歷久彌新。

  在台灣文化與認同的變遷這一方面,李功勤教授從台灣的發源、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皇民化”行徑、國民黨在大陸軍事全面潰敗致使許多學者先後遷居台灣以及1949年之後,大陸一些高校陸續在台複校等方面進行梳理,系統闡釋台灣文化與認同的變遷。
在中華文化與影響這一方面,李功勤教授從“中華文化複興運動”談到台灣國文課綱調整以及教科書中的“去中國化”,進而深入闡釋“民族認同”的問題。

  他指出:我們有理由相信,台灣在目前因為政黨輪替所產生的“國族認同”議題並沒有實際運作的可行性,而所謂“去中國化”,除了淪為政治口號之外,同樣沒有實踐的空間;台灣人民更應該珍惜中庸適度的歷史遺產以及社會的和諧。衡諸世界歷史,凡是擁有深厚文化的民族都不容易因政治力介入而毀滅。值此之際,特別懷念當年胡適所主張“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以及多次勸告當權者“重為善若重為暴”,哲人之言,足為當今台灣社會知所警惕與反思矣。

  第八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由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福建社會科學院、台灣世新大學、台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閩台區域研究中心、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海峽人文學刊》等單位聯合主辦。來自海峽兩岸近50所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12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