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可以是一個狀態或結果,也可以是一個過程或行為。作為一種狀態或結果,共同富裕意味著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是全社會所有人的整體富裕。共同富裕,與貧富懸殊的兩極分化“反義”,與平均主義的“均富”不“同義”。共同富裕所描述的不是少數人富裕、貧富差距巨大的狀態,也不是平均主義的同等富裕、一樣富裕的情況。作為一個過程或者行為,共同富裕意味共同致富和共同發展,全體人民都有追求發展、勤勞致富的共同權利和機會,通過共同努力和共同奮鬥的過程,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也不是沒有差別的同步富裕,可以一部人先富裕起來,先富帶動後富。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作為一種狀態或結果,體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作為一個過程或行為,體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從目標要求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要求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目標,一方面是要實現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發達狀態,即“富裕”,另一方面是要讓現代化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滿足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即“共同”。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目標要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全體人民謀福利的初心使命,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衡量標準。從實現路徑看,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以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形成人人參與發展過程、人人享有發展成果的公平普惠的環境條件和制度體系,動態把握發展生產力與消除兩極分化兩方面的現代化戰略任務,形成既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又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的現代化政策體系。
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這表明,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步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要求,到2035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因此,在新發展階段,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一項重大戰略性任務。要實現這個任務,必須把握好以下兩方面的政策思路。
一方面,保持經濟增速處於合理區間,實現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經濟增長目標。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保證“富裕”。中國現在是中等收入國家,要通過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創新驅動保證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才能不斷提升“富裕”水平、增強持續做大“蛋糕”的能力。基於現代化規律,一個經濟體到工業化後期和後工業化階段,經濟潛在增速便開始下降。根據人口預測模型、資本存量估算、全要素生產率計算等測算結果,中國經濟增長還有足夠潛力,有能力到2035年人均GDP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也要看到,這一發展潛力的基礎還有待加強。為此,在新發展階段,既要保證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有效協同,以實現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又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實施高水平開放,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和高水平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不斷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
另一方面,以完善分配格局為重要抓手,在促進高質量發展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共同富裕。新發展階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深化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具體到分配領域,需要關注以下內容:進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額,繼續縮小行業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差距;深化分配體制改革,一次分配注重經濟增長的包容性和協調性,二次分配聚焦公平公正,三次分配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提高社會流動性,逐步提升全體人民收入水平、財富存量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完善分配格局不僅會直接促進共同富裕有實質進展,也會促進以居民消費為主體的內需格局的形成,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