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去年以來,隨著外資險企持股比例放寬,友邦保險、德國安聯、法國安盛紛紛通過“分改子”、股權收購等方式搶灘國內保險市場。除了獨資公司,合資險企也在加速跑。比如,已經多年沒有開過分公司的中宏保險在西安開出第15家省級分公司。友邦人壽CEO張曉宇曾表示,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競爭激烈,觸手可及的桃子已摘完,需要跳著摘桃子。
如果從加入WTO算起,國內金融企業與外資公司、合資公司同台競技已經超過20年,早已擺脫了“狼來了”的競爭心態。不過,對國內險企而言,外資險企的經營時間往往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跨國經營實戰經驗也非常豐富,可謂樹大根深。從外資險企布局國內市場的方式上仍然能得到不少啟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保險行業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今年前7個月,國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持續乏力,曾經的“一哥”中國平安保費收入同比下滑5.19%。不過與外資險企動輒每年虧損幾個十幾個“小目標”的業績相比,國內險企過去20年的日子算得上是“躺賺”。如今,面對同樣的困境,即便背著虧損的包袱,外資險企依然在積極布局中國市場。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除了政策紅利,當然更因為他們看中了中國良好穩定的經濟發展形勢、高企的儲蓄率和尚未充分飽和的保險市場空間。瑞士再保險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保費總額中的份額將持續擴大,預計2024年總保費收入超過1萬億美元,這說明中國保險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不畏浮雲遮望眼,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龐大的市場和複雜的經濟環境面前,國內險企應該意識到波動只是短期的、暫時的,唯有保持不斷前行的勇氣,抓住機遇逆勢而上才能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今年上半年,安盛保險一款專門面向老年客戶群體,可從防癌險升級為百萬醫療險的產品刷爆了不少保險經紀人的朋友圈。無獨有偶,友邦人壽在7月份的發布會上,也推出了針對老年群體和慢病群體的綜合解決方案。經過了跑馬圈地的競爭,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財產險,產品都進入了同質化競爭的怪圈。部分中小公司甚至採用直接複制粘貼大公司同級別產品,保費便宜100元的方式進行惡性競爭。保險公司做的是“風險”的生意,如果因為照抄照搬而帶來新的風險,顯然得不償失。唯有緊跟市場需求,推出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長期競爭中取勝。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險企在董責險、海上保險、巨災保險等領域曾經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在國內市場競爭中也面臨著水土不服的現狀。近年來,國內保險市場在財產險、巨災險、再保險等領域的需求日益增長,也有不少國內險企進行了創新性的嘗試。這說明,如果經營有方,即便是小險種也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當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國內險企走得穩、跳得高,摘到更大、更水靈的桃子,從而做強自己,為提高中國經濟社會抗風險能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於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