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蔣緯國寄往大陸的書信:“同創兩岸繁榮應是不會太久的事!”
http://www.CRNTT.tw   2021-08-30 00:14:04
張登全手捧這封信,心情十分激動。(實習生趙思雯/攝)
  中評社╱題:“蔣緯國寄往大陸的書信:‘同創兩岸繁榮應是不會太久的事!’” 作者:張爽(香港),中評社記者

  4月8日,84歲高齡的退休老人張登全在北京接受中評社專訪,首次公開了蔣緯國從台灣寄來的信函並分享了這封信背後的故事。蔣緯國在信中表達了反對台獨的決心和對統一的殷切期盼,張登全認為,在兩岸關係風急浪高的今天,這封信有著特殊的意義。

  1995年4月,時任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的張登全收到一封來自海峽對岸的珍貴來信。信札上用毛筆小楷寫著“張登全先生 啓”,落款是“蔣緘”。展信而讀,一行行工整的竪排小楷映入眼簾,來信人將家國大義娓娓道來,“身為中國人,不論現住何處,均宜以促成中國大一統與廣傳中道國本為職志。儘管目前兩岸分裂現狀係國際霸權陰謀所造成之歷史事實,但隨著時間之推移,兩岸文教之交流與政經情勢朝著良性方面發展……握手同創兩岸繁榮,以造福全民,應是不會太久的事!”

  張登全手捧這封信,心情十分激動,來信人正是蔣介石次子、蔣經國之弟蔣緯國。

  1995年在兩岸關係史上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台灣當局在五年前(1990年)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同年,李登輝聲稱“台灣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名就叫中華民國”,台獨始現端倪。經過五年的鋪墊醞釀,台獨勢力羽翼漸豐,1995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將兩岸關係推上了緊張的高點:5月22日,美國政府宣布允許李登輝以“私人”、“非官方”身份訪美;5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就美允許李登輝訪美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召回駐美大使;6月7日,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美,在美散布分裂言論;7月21日―26日,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東北方向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訓練。 

  在與台獨勢力的激烈較量中,來自島內的支持統一的聲音顯得格外珍貴。蔣氏父子雖在意識形態上與大陸尖銳對立,但始終堅持“一個中國”,蔣緯國繼承父兄遺志,在信中表達了反對台獨的決心和對統一的殷切期盼:當台獨時,兩岸的“中國人”應會聯合打擊那群否認中國的“敗類”!相信假以時日,雙方意見差距,會藉各種途徑之溝通而縮小。望吾人各盡其所能,貢獻心智及力量,促成民族、國家與政府,皆成統一之大業。

  有過軍旅生涯的張登全,一直十分關心兩岸關係。1995年,他看到兩岸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便想為兩岸的和平與友好做一些事,於是借好友所在的上海靜安老年書畫社舉辦了一場兩岸書畫聯展。這場書畫展得到了中共中央統戰部、宋慶齡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得以成功舉辦,也正是在書畫展上,張登全結識了台灣的書畫家李登勝博士。

  李登勝是台灣新竹人,師從水墨畫大師李奇茂,是兩岸書畫交流的先行者,早在兩岸開放探親之初,他就率領台灣書畫交流團赴大陸交流,多年來致力於以書畫交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在李登勝的幫助下,張登全寫給蔣緯國的信得以順利轉交。張登全還記得給蔣緯國寫信時的 心情:激動得手發抖,在信中問蔣緯國能不能稱他為“兄長”。遺憾的是,幾經歲月變遷,這封去信沒有保存下來。

  天不假人,通信後的第三年,蔣緯國溘然長逝,當時已經轉業回到合肥的張登全悲痛萬分,立即向蔣緯國的家人發去一封唁電,表達哀思。

  距離與蔣緯國書信往來的1995年,26年時間倏忽而過,張登全也已經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他在搬家時偶然間發現了這封珍貴的信函。

  張登全一直心繫祖國的統一大業,退休後還曾經去過台灣旅游。今天台海風雲再起,張登全看著島內台獨勢力不斷興風作浪,憂心不已,展讀故人來信,字字句句皆是反台獨、促統一的殷殷期盼。張登全決定將這封信公開發表,向世人展示曾經的國民黨人、蔣氏家族的重要成員蔣緯國反對台獨的決心。

  暮春的北京,草長鶯飛,84歲的張登全老人從合肥來到北京,向記者展示著故人書札,緩慢又堅定地說,“我相信我們國家現在是有望統一的,時間不會太遠。”

  附:蔣緯國回信全文

  登全先生惠鑒:

  大札已由李登勝博士轉到。展讀之餘,深感先生關心國是至殷,關懷緯國至切,以至對本人之所作所為,均知之甚稔。此種以炎黃子孫為榮之大中華情懷,殊堪敬佩!值得擴而大之,推而廣之,直到新中國之建立與壯大。

  身為中國人,不論現住何處,均宜以促成中國大一統與廣傳中道國本為職志。儘管目前兩岸分裂現狀係國際霸權陰謀所造成之歷史事實,但隨著時間之推移,兩岸文教之交流與政經情勢朝著良性方面發展瞭解實況,不再受美、日、俄之欺騙和控制,相信化敵為友,握手同創兩岸繁榮,以造福全民,應是不會太久的事!自鄧小平先生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道統——中道)的社會,勵行改革開放政策,及江澤民先生除夕談話提出八點對台看法與主張(包括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以來,最近李登輝先生之六點回應(包括中國人應幫助中國人);表面上兩者雖都沒有特殊的突破性倡議,但已確定了一件事——當台獨時,兩岸的“中國人”應會聯合打擊那群否認中國的“敗類”!相信假以時日,雙方意見差距,會藉各種途徑之溝通而縮小。望吾人各盡其所能,貢獻心智及力量,促成民族、國家與政府,皆成統一之大業。

  緯國每以中國人雖分聚於台峽兩岸,且分居於全球,但其喜愛梅花之心則一!故但建推廣梅花運動委員會。換言之,梅花之成為“國花”,並非似世界各國均由國會討論選舉而定。惟我們“中國”的國花,乃由三千年來全民因對梅花之愛,雅士俗夫無不以文字和歌、畫稱頌,自然形成了不成文的“國花”!故梅花之成為中國人的國花,第一,是在大陸就已形成;第二,是三千餘年來已被中國人認同;第三,迄今仍為全球中國人稱頌;第四,梅字從木從人從母,其意為人類文化之本(母)。在此兩岸力求統一之今日,既以文化為第一基礎,我人何不首從認同梅花之共識開始,並期來日全球人類皆同此心,總有一天“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蓋人之母為“仁”;而仁字出乎“中”,中字出自太極圖,以表在任何事或物,無不有其正反(陽與陰)兩方,但透過其間之相互關切與尊敬,即永遠能在不斷的旋轉前進中,重複為“一”!此一圖案經數千年而到漢朝始成為“中”字。吾華夏子孫無不自稱為中國與中國人,即蒙、滿入關主政,仍以中國自稱。梅花代表中道,凡信中道,行中道者皆為中國人。凡行中道之地皆為中國。故吾人共起而對付否認中國人者一致攻擊,而二十一世紀,世界將普信中道,必非夢想也!

  登勝博士以一介書生,憑一己之力,糾集志同道合之士,致力兩岸文化交流,其“愛中華、促統一、盡棉薄、興華夏”之精神,殊堪為吾人楷模,望彼此多加聯繫。

  耑此順頌

  時綏

  蔣緯國 敬啟

  乙亥年四月廿四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8月號,總第284期)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