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市化2.0”與中國經濟新趨勢
http://www.CRNTT.tw   2021-07-13 09:01:57
未來的世界將是城市的世界,城市主導一切。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城市化2.0”之所以重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理由:一是城市化在“十四五”規劃中的分量很重。以“城市化”代替“城鎮化”的提法,也釋放出重要的政策信號。二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公布社會反響很大,也可以從中看到,全國人口布局在過去10年裡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城市化是一個重要的理解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變化的內涵。

  什麼是“城市化2.0”

  北京日報發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文章介紹,第21期《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其中針對“十四五”規劃中“城市化”的重要內容,特別解讀了三句話:

  一是“完善城市化戰略”。城市化與城鎮化一字之差,但是戰略思想轉變卻非常大,這很可能表明政府調整了老百姓就近城市化、最好在城鎮完成城市化的主張。城鎮化始於費孝通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小城鎮戰略”,由於警惕城市病,黨和政府文件裡也一直使用“城鎮化”這個詞。

  二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這也表明我們認可新的區域戰略,重新認識發展規律。過去一直是希望經濟活動人口平均分布,因此相繼有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結果每個區域發展都需要配套人馬和資金。這一次是從中央層面接受區域內部不均衡發展的戰略,比如東部等傳統的人口密集地區,要優化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合理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攤大餅”,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次、多節點的網絡城市結構,即包含超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的城市化區域。

  三是“中國現有1881個縣市,農民到縣城買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很普遍,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使之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點”。發展縣域經濟要接受農村居民到縣城買房,如果進一步明確的話,未來城市化道路是將過去“人口的跳躍性轉移”,也就是中西部農村人口直接向一二線城市轉移,調整為“人口的梯度轉移”,即三四線城市人口向沿海中心城市區域集中、農村人口向主城區和縣城集中。因此,未來的城市化道路可以稱之為“城市化2.0”。

  城市化導致人口重新分布

  文章分析,從國外經驗來看,不論是國土面積廣闊的美國,還是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都呈現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特點,即發達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數區域內人口分散分布。基於國外城市化特點和經驗,建議海南省作為中國沿海省份,學習美國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州重點發展“老年經濟”,也叫“候鳥經濟”,海南應該抓住老年人想去沿海城市養老的需求,促進本區域經濟發展。

  日本人口主要集中在東京、大阪、名古屋,這三個城市的居住人口加起來占到日本全部人口的60%。日本大大小小的村莊非常缺人。日本特別歡迎中國人去當地村莊居住,但居住之後的就業是大問題。我們現在對於村莊的自然消亡耿耿於懷,擔心未來沒有農民種地。但是日本這麼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口仍然在集中,部分村莊、城市都在消失,年輕人都向往到東京、大阪這樣的大都市生活,結果是村莊幾乎沒人、京都這樣的大都市卻熙熙攘攘。這可能是經濟、人口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將最新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比較後,可以看到中國人口也在集中,最明顯的是東三省、山西、內蒙古、甘肅這些省份的人口都在下降,黑龍江近10年淨人口減少了600萬,相反廣東、浙江、江蘇三省是人口接收大省,中國人口明顯地在向經濟發達地區移動。

  人口流動最終還是受制於經濟規律:首先取決於有沒有就業機會,工作機會決定了人口的轉移去向;其次是生活成本,比如住房成本,房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城市人口流向的調節器。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