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存款市場秩序逐步規範,保本理財產品、靠檔計息產品、結構性存款、互聯網平台存款等攬儲利器相繼迎來嚴監管,銀行此前的攬儲利器一一失效。
以往常常以高息存款吸引客戶的民營銀行近期也紛紛下調了1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中國證券報記者瀏覽多家民營銀行APP發現,此前常見的5年期、年化利率4.8%以上的存款產品均顯示已售罄,4%以上的存款產品已很難見到。
例如,藍海銀行6月21日公告稱將調整定期存款利率,已購買的產品不受影響。其中,3個月和6個月定期存款年化利率有所調升,1萬元以下、1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由2.1%調至2.2%,1萬元及以上、1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維持2.25%不變。除此之外,2年期和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調整幅度最大的是1萬元及以上、3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由4.125%降至3.5%。
一度被認為是保本理財替代品的結構性存款,在經歷整頓後,規模仍在持續壓縮。央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6.35萬億元,今年在經歷小幅回升後再度跌破去年年末的水平。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報告顯示,5月份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3.55%,環比下跌5基點。
在融360分析師劉銀平看來,2021年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大幅增減的概率都不大。“今年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將全部清零,為防止客戶流失,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需求仍然較大;但結構性存款規模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大幅上升,多家銀行也在年報中提及,未來要繼續控制高成本存款規模。”劉銀平說。
負債壓力長期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