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平田鄉引進資金,打造農旅融合的“山野天露”,賣點就是在露營中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山水茶園的旖旎風光,日出日落、星辰雲海的浪漫情懷,吸引遊客來這裡打卡,不提前預約壓根就訂不到露營帳篷。
27歲的村民戴建青是這裡的露營帳篷主管。他介紹,平時有30餘位村民在這裡上班,采茶季會有100多人來幹活,“帶動的就業雖然不多,但絡繹不絕的遊客,讓附近村民的枇杷、楊梅、竹笋等土特產賣火了。”
從引資到引“智”,再到“智”資同引,黨的十八大以來,黃岩區緊緊扭住產業振興這個關鍵抓手,創建103個美麗鄉村精品村,2020年鄉村旅遊人數突破130萬,旅遊收入達到6700餘萬元。創辦農業龍頭企業24家,家庭農場365家,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發展柑橘種植戶8.5萬戶,年產水果罐頭10萬餘噸,產值達18億元。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讓昔日“空心村”又多了“煙火氣”。
“小橘燈”暖心工坊,是黃岩“無中生有”的神來之筆。
記者走進嶺根村“小橘燈”暖心工坊時,瞬間被這個由村委會底層樓房改建的“車間”吸引。只見數十位村民,或結繩、或壓塑料圈、或組裝瓶蓋,忙得不亦樂乎,正在為某品牌飲水杯組裝配件。
“每天都有50來人在這裡做工,工作很自由,還能照顧家。”嶺根村支部書記牟同耀說,區裡推進“東廠西擴”行動,號召一些在東部的企業,將部分需要手工加工的生產環節,挪到西部山區,不僅讓村民能夠就近掙錢,還節省了企業成本。
黃岩區已有54個行政村建起了‘小橘燈’暖心工坊”。“我們以全域協作為抓手,推動資源要素上山下鄉,共同撬動鄉村全面振興。”黃岩區委書記陳建勛說,“鄉村全面振興,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才能讓群眾不在異鄉嘆‘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