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嚴重老齡化將給社會帶來多方面的消極後果。為有效應對中國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重大決策,“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具體而言,則是要貫徹執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5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各項相關政策措施,尤其是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通過保持一定的生育率緩解人口老齡化。其中配套支持措施十分重要,核心是要全方位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顯著降低全社會的婚嫁、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其次,“要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以彌補人口紅利消失後的勞動力不足。尤其提倡適時延遲具有高級職稱、研發能力較強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退休年齡,以便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作出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次,大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滿足眾多老年人口的基本需要。要推動各領域各行業適老化轉型升級,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特別要發動各方力量提供充足的普惠型養老服務;要發展老齡產業,積極開發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相關技術和產品;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切實維護老年人各項合法權益。
三、人口性別結構失衡,新生嬰兒性別比有待降低
文章指出,人口性別結構是否合理體現在人口性別比上(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2020年,中國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51.24%,女性人口占48.76%,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持平。就是說10年來中國總體上男多於女的人口性別結構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廣東省總人口性別比為113.08,是全國最高的,說明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在全國最突出。歸納專家學者的觀點,男性總體上明顯多於女性的人口結構,適婚年齡男性明顯多於適婚年齡女性的人口結構,會給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男性間會出現婚姻擠壓現象,婚姻競爭加劇,很多男性將為戀愛、婚姻付出更高的代價;一部分低收入階層男性尤其是落後農村地區的男性,將無法找到婚配對象,終其一生只能當“剩男”“光棍”;一部分女性將早婚;有可能導致買賣婚姻、性犯罪等違法現象增加。
中外學者公認,新生兒性別比(即出生人口性別比)更具觀察意義。新生兒性別比正常值通常在103—107之間。中國2020年新生兒性別比為111.3,雖然較2010年下降了6.8,但仍明顯高於正常值,需要進一步降低。只有將新生兒性別比控制在正常範圍,中國人口整體性別結構才能進一步改善,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