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供應網絡看,基於網絡強大、生產協同的產業鏈效率優勢,在向基於穩定供應能力的安全優勢和效率優勢叠加轉變。
供應鏈是製造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中國製造業通過全面參與全球生產分工網絡,形成了難以複制的產業集群優勢和物流網絡體系,表現出強大的效率優勢。一方面,這使製造業的各個細分行業、環節實現了專業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使企業能長期專注於某一類產品的生產和製造,優化了製造業的產品結構;另一方面,這使不同類型、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加工、生產、組裝等製造環節有機銜接、相輔相成,大大縮短了製造業創新的產業化周期,這對於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優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產業鏈展現出強大的安全優勢,有能力維持必要的生產和服務,其穩定供應能力和強大韌性進一步凸顯,且在較短時間內就恢復到常態水平,成為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的重要力量。面向未來,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布局的大趨勢下,中國產業鏈效率優勢和安全優勢的雙重叠加將對製造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從空間經濟組織形式看,基於本地的產業集聚優勢,在向基於跨域合作的網絡優勢和集聚優勢叠加轉變。
文章指出,產業集群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與分散的產業發展模式相比,產業集群能夠實現規模效應、集聚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形成競爭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類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形成了許多以地域或者園區為單位的產業集群。隨著專業化水平及本地生產能力的提升,產業集群需要與外部知識節點建立聯繫進而嵌入到更大的網絡中去,集群參與者獲取新知識的渠道也需超越地理空間限制,進入區域、全國乃至全球合作網絡,進一步促進顯性知識的生產和轉移,為知識創新、集群更新與重組提供可能。未來,產業集群必然要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實現區域內創新網絡和跨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構建,進而推動區域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
此外,製造業的技術創新模式也在發生顯著變化。隨著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各國都千方百計鞏固已有的科技優勢,在引進高新技術上我們不能抱任何幻想。但也要看到,中國發展空間大、應用場景多、創新應用強的優勢日益凸顯,國內市場縱深廣、層次多,消費者需求多元,能夠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具包容性的環境。未來,製造業的主要創新方式將逐步轉變為以自主創新、協同創新、融合創新為代表的內源式創新,也將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進程中塑造製造業科技創新的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