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來可期:澳門融入國家發展新格局之展望
http://www.CRNTT.tw   2021-06-30 00:15:01
圖2:澳門近20年來總體經濟發展趨勢
 
  2、澳門的產業體系是典型的服務業密集型

  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澳門的服務業比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95%以上,其產業體系具有典型的服務密集型的特徵。博彩業是澳門最具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產業。數據顯示:2018年,澳門博彩收益達 3028.6 億澳門元,占澳門地區生產總值的67.84%;由博彩業拉動的旅游經濟收入707.1億元。澳門在會展業、金融業、中醫藥產業及文化創意上也得到適時發展,其增加值總額達到353.3億澳門元,占所有行業增加值總額的8.1%。2010-2018 年澳門設計類服務出口額從1200 萬澳門元增加到1.02億澳門元,在澳門整體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出口比重從10.2%上升到 32.5%。澳門的表演藝術、特色手工藝的出口比重也呈大幅增長趨勢,2018年這兩類服務出口分別為2800萬澳門元和5890萬澳門元。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和生態本底,塑造了澳門獨特的旅游資源禀賦。早在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程度的提升,加之港珠澳大橋和橫琴自貿區等重大政策的實施,澳門旅游業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新高峰。2019 年,入境旅客達到3940萬人次,居民出境達到45.1萬人次。大灣區全年到澳門旅游達到1877萬人次。澳門2018年舉辦的會展達到1106 次,會展業營業收入達到61.1億澳門元,增加值達到35.5 億澳門元。

  3、在新階段澳門經濟發展中的瓶頸現象日漸突出

  當前,澳門第三產業占比超過95%,其中博彩業又占比超過50%。餐飲服務業、教育、醫療衛生、保險服務業和家政服務業占比均衹有不到2%。房地產、銀行業、批發零售、酒店業、租賃和工商服務業均占比5%左右。雖然從服務業業態上看目前還比較多樣,但由於比例失調,在產業間很容易產生資源虹吸效應。同時,澳門是外向型經濟體模式,其發展來自於外部資源輸入。從此次疫情看,由於防控需要,旅游受限,地區貿易受阻,這對澳門總體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根據我們測算,澳門的GDP和人均GDP在2020年下降了約56.3%。參見圖2。澳門特區政府簡報顯示:2014-2016年間澳門特區對博彩業進行深度調整,影響了地區經濟增長動能。有研究文章指出:博彩業的低門坎、高收入的行業特性吸引大量年輕人放棄繼續教育的機會而投身博彩事業;博彩業與其他行業巨大的薪資落差,對擁有高學歷、高新技術的從業人員產生現實的心理衝擊,使得優秀人才改行跳槽至博彩業。我們且不論該分析是否完全切合澳門當前情況,單從產業間關聯機制的角度看,某個行業的“一支獨大”將會產生兩個嚴重後果。一是產業脆弱性增加;“一支獨大”的產業“牽一髮而動全身”;二是其他產業被擠占了市場空間,成長受限。澳門的市場對外依存度極高,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博彩旅游業大幅度下滑,衝擊到了其他關聯行業,再次充分暴露了澳門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旅游業的脆弱性和巨大風險。

  圖2:澳門近20年來總體經濟發展趨勢
  數據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公報

  澳門雖然在自然區位上具有禀賦優勢,但是由於總體空間小,因此要素資源的瓶頸問題愈發突出,土地、人才資源缺口大,商業成本也快速增加;某些優勢資源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釋放。筆者曾赴澳門進行調研後發現:澳門有優良的禀賦優勢和宜人的自然風光,以及和諧的人文生態,道路海港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然而,除了大三巴牌坊,一些有價值的旅游景點和資源仍尚待開發。此外,在內地快速興起的體育休閑產業,卻沒有在澳門落地生根。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澳門缺少能够運作這些產業的大企業、平台企業和各類創新主體及要素。在城市發展規劃上,雖然澳門被定位於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但是在智慧城市和創新型城市建設上卻顯得滯後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在稅收體制、貨幣體系、匯率機制、資本政策等一些具體機制上存在的差異,也增加了地方政府間的合作成本。

  三、澳門深度融入國家發展新格局之展望

  1、基於澳門獨特優勢,塑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生態中心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應積極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利用澳門獨特的國際交流以及港澳交流優勢,展現澳門金融生態魅力,將澳門打造成為大灣區的金融生態中心。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重塑新產業和新業態的創新手段和方式。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SF)將金融科技定義為由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下金融的新興業務模式。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科技金融是通過多樣性的金融工具支持科技企業創業發展。

  澳門擁有較強的金融保險實力。2019年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6875.31億澳門元銀行信貸結餘量達到5181億澳門元,外匯儲備達到1782.46億澳門元,外地資產淨值7298.63億澳門元。澳門中小企業衆多,最適合發展多樣性的金融創新生態,這與舊金山灣區的金融生態非常相似,而非紐約灣區的華爾街金融大資本集聚形態。澳門的金融系統穩健性較好,澳門本地的銀行信貸占地區GDP的比重與國家總體水平相當,是香港的1/2。因此,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澳門在實現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提升國際化的金融服務能力,加強金融科技支撑,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比較優勢。對此,澳門特區應培育本地科技企業,適度引入區外科技型企業,特區政府可通過創新傳統金融政策工具,培育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公司,天使投資人、科技保險企業,為初創期到成熟期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構建金融服務生態系統,將澳門建設成為區域性金融生態中心。

  2、圍繞產業多元化和商業模式多樣性,建設“城市大腦”,打造智慧澳門

  特區政府可采用政策適度干預的模式,將傳統的餐飲、批發、零售、酒店業改造升級為智能型物業產業。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驅動,引入無人主題酒店、無人主題餐廳、智能物流園區。將傳統的租賃、工商服務業、房地產業、會展業進行融合升級,建設科技服務業園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如醫藥產業)布局上,發揮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研發能力,推動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建設區域型研發中心、教育教學基地、產業孵化中心。在城市管理上,采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升級澳門電子口岸功能優化市政建設、道路、空港的相關數據庫資源分配,建設城市“數據中心”和智能澳門。

  3、引入“新基建”模式,加強澳門基礎設施供給能力

  在澳門地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其資本貢獻率僅為14.18%,貿易貢獻率為50.06%,消費貢獻占比為35.74%。從這一比例關係看,澳門是典型的外向型的消費經濟體。過低比例的資本形成率,將會壓抑區域市場的長期成長能力。基礎設施的較低供給水平將會顯著拉低區域經濟活力和就業能力。對此,學術界已有成熟結論。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應當講,新基建為我們在後疫情時代尋求經濟的新亮點提供了重要場景。澳門特區應積極引進內地的5G基站建設商、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中心、城市新型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企業,推動本地企業與外部企業合作,共同提升澳門本地基礎設施供給能力。

  4、進一步提升澳門文化價值,培育多樣型文化交流平台

  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相容并蓄的偉大民族。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在各種文明互學互鑒中不斷得到了發展,不斷超越自我。澳門是其中的見證者,也是重要的踐行者之一。澳門是中葡文化交流中心,這是澳門歷史記憶留給後人的片段。同時,澳門這片土地上有華夏祖先的文明印記,中華文明的傳承,也有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和反抗外族侵略的民族精神,更傳承著“絲路經濟帶”精神。在當代,澳門更應以開放姿態來吸納多元化的文化基因。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經濟意義上的大灣區,也是展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大灣區,更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大灣區。因此,澳門應抓住這一機遇,著力提升澳門的多元文化價值,開發文化旅游產業,發揮多元文化魅力,以數字經濟打造多元文化產品,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對話中成為交流使者。

  澳門具有優良的愛國主義傳統。面向未來,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下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將大灣區和內地更多的高質量發展的經驗、手段、資源和主體引入澳門并落地生根,深度融入國家發展新格局,這是澳門的使命,也將是澳門智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6月號,總第282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