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規定》還提出,個人信息或者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通過國家網信部門組織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運營者違反本規定的,由省級以上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數據安全引高度關注
此前在5月7日,《經濟參考報·汽車特刊》曾刊發文章《智能汽車“呼叫”法律法規快速跟上》,聚焦當下廣大消費者關心的智能汽車數據安全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眾多網友紛紛留言評論,表達了對汽車數據安全問題的擔憂。
文章中提出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如果突然被入侵系統,被人控制了怎麼辦?”“車輛行駛、停留,以及車主在車內行為等這些數據如果掌握在廠家手中,是否侵犯車主隱私?”等問題,正是眾多消費者所關心的焦點。
這些看似還很遙遠的問題,其實已經擺在了人們面前。特斯拉的“攝像頭門”事件讓人們感到了智能汽車的數據安全問題就在每一個使用者身邊。智能網聯技術讓汽車成為萬物互聯的一個終端,同時,海量的數據也就有可能暴露在這個網絡中。在特斯拉“攝像頭門”中,特斯拉車內的攝像頭位於車內後視鏡的上方,鏡頭所展示的畫面相當清晰,車內所有狀況甚至乘客和駕駛員的面部表情和視線等都可以通過鏡頭清晰地記錄下來。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攝像頭的安裝最初可能是為了不斷完善車輛各項功能,但同時它也搜集了用戶在駕駛時各種行為表現的數據,觸碰到了個人隱私。實際上,不僅是特斯拉,目前眾多的智能汽車都存在對使用者的數據收集問題,包括使用者的駕駛習慣、出行路線,甚至是休閑娛樂、面部表情等信息都可以通過智能汽車這個終端進行收集。人們在享受汽車智能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在智能汽車無所不在的數據包圍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