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近年來,受逆全球化影響,中國的正常經貿活動頻頻受到各種干擾,叠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中國外貿面臨著更加複雜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推進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國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話語權迫在眉睫。“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及“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這為我們依托城市群,通過建設多中心空間結構促進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經濟參考報發表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陳旭文章表示,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的飛速發展和產業分工的現實要求,互聯互通的城市群逐步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依托。特別是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實施城市群多中心空間結構布局,同時強化城市之間的市場整合和經濟互動,可以在較大的地理範圍內,充分利用不同城市的比較優勢和資源禀賦,將其建設成為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
多中心意味著城市群建設過程中要避免經濟活動過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形成“一股獨大”的空間布局,而是要將生產要素和經濟活動適度分散在若干較大城市。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在雙軌制資源配置機制下,大量生產要素匯聚在區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單中心結構並非完全源於規模經濟的內在要求,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為增長而競爭”的激勵機制所致。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市場擁擠和市場分割嚴重阻礙了中國外貿競爭力的提升。城市群多中心空間發展模式有助於打破城市之間的行政和市場藩籬,推動城市之間功能互補與產業互動,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地理尺度上實現市場融合和獲得集聚經濟,城市之間的產業協作能夠發揮“1+1>2”的聚合效應,進而推動中國出口部門的國際競爭力。
文章分析,當前,城市群多中心空間結構助力外貿高質量發展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城市分工清晰明確。城市群依托多中心空間結構提升外貿發展質量的關鍵之一在於不同城市之間形成明確的空間功能分工,即中心城市主要承擔先進服務業,發揮創新孵化和綜合管理的功能;外圍次級中心城市成為先進製造業的主要聚集地,並和中心城市形成互補和協作的發展格局。如此一來,中心城市專注發展高端服務業並為其他地區的製造業外貿活動提供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才能使得該地區的製造業能夠進行專業化生產,深度嵌入至全球生產網絡中。否則,即使城市群從形態上呈現多中心特征,但模糊的分工體系導致產業發展趨同和過度競爭,依然會阻礙中國的外貿發展。
二是發展規劃統一協調。多中心空間結構能夠提升外貿發展質量的另一條件是不同城市的產業統籌規劃。在中國依然存在地方保護和城市競爭的情況下,市場分割一直是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障礙。這便要求城市群中各城市外貿發展規劃的協調銜接,增強城市之間的外貿合力,使得各城市能夠在更大空間範圍內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清晰的判斷,避免出現次級中心城市各自為戰的現象,導致重複建設和資源配置扭曲。同時,統一的外貿發展規劃有助於促進資源要素、科學技術乃至市場信息的傳播和溢出,帶動城市群整體乃至周邊地區的外貿發展。
三是外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多中心網絡化的基礎設施則是城市群建設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有形依托。比如對於外貿發展尤為重要的港口和機場,如果僅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設有大型港口和機場,承擔區域內絕大多數城市的外貿流量。這不僅容易導致外貿運輸承載力不足,而且會大大增加距離中心城市較遠的城市的運輸成本。相比之下,中心城市和次級中心城市均具備高承載力的外貿基礎設施,形成“遍地開花”的基礎設施網絡。這有助於中小城市就近選擇外貿運輸樞紐,提高外貿效率的同時也疏解了中心城市的外貿承載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