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優質指數
公開資料顯示,恒生科技指數在2020年7月由恒生指數公司正式推出後,被稱為“中國版納斯達克”。恒生科技指數追蹤在港交所上市的30家最大型港股科技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美團、騰訊控股、快手、舜宇光學科技等公司。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末,2015年以來,恒生科技指數上漲177%,年化漲幅達17%,遠超恒生綜指和萬得全A指數同期表現。
招商證券(18.090, -0.04, -0.22%)分析認為,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皆有優秀的長期投資價值,成長性為估值提供支撐,從長期看,估值較為合理,是中國科技股投資的最佳標的指數。
雖然都跟蹤這一指數,但是上述恒生科技ETF也並不是完全一模一樣。其中,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較為特殊。據悉,華泰柏瑞購買的是南方東英的ETF,已經建完倉因此不需要再支付印花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基金的建倉成本。另外對於申購贖回和套利的投資者來說,也規避了港股的雙邊印花稅。南方東英ETF在上市之後開展了融資融券業務,可以增厚ETF的底層收益,同時華泰柏瑞基金的新基金也可以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相當於有了兩層融券收入。“此外,如果遭遇個股停牌,可能對於其他直接購買成分股的基金會有一個流動性問題,但是ETF交易不受個股停牌影響,交易更順暢。對於套利投資者來說,新基金是單一投資標的,對應的申購贖回籃子會比較小,降低了套利投資者的門檻。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可以確保全部使用QDII額度參與香港市場交易,避免港股通渠道在某些交易方面的不便。”有基金產品分析人士指出。
布局“新經濟”
近期港股科技和“新經濟”板塊遭遇一定幅度的回撤。部分投資者擔憂,當下是否為投資布局港股科技板塊的好機會。對此,華安基金指出,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改革措施:一是允許同股不同權上市;二是生物科技公司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市;三是放寬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結構革新,科技行業已經逐步超過傳統的金融和地產行業,成為港股市場的支柱行業,港股科技屬性有望進一步提升。從市值角度來看,港股市場最大科技股(騰訊控股)市值規模為美國最大科技股的40%,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