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降至15年來低點,而中國是少數幾個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並成為全球第一大投資目的地。這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著力打造全球最佳營商環境,不斷推進市場法治化國際化的成果。中國製造也從最初的“三來一補”發展到全產業鏈生產,成為全球唯一擁有最全工業門類的國家。客觀看待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成就,就要全面認識外資對我國改革開放大局及國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誠然,從1979年鬆下電器進入內地市場到今天,外企隨著改革開放大潮賺取了大量利潤,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引進外資不單純是商業利益交換,一方面外企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產品、管理體系及管理經驗,激發了中國企業的創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行業人才,提升了中國各個行業的競爭力,這些都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在技術、管理及創新精神方面,應該看到中國企業仍有不足,加大市場競爭,讓中國在勞動力、資本、信息、人才方面做到全要素最佳配置是我們的目標。從這方面看,中國的對外開放是更加迫切了。
現在,一些人對外企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看法,我們應該分兩方面來看待。作為外企都有一個本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涉及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出現。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對待這些問題、有一說一就事論事。一方面,外企應合規合法經營,努力融入中國文化和社會當中;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合規合法辦事,不要有所偏廢或者通過炒作擴大衝突來達到目的,不要刻意製造讓某些外企“滾出去”的輿論。某些個人行為不能代表全體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只要是合規合法在中國境內經營的企業,我們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當前,拜登政府對中美關係作出了一些自相矛盾的表態,既把中國稱作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但同時表示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也準備與中國合作。中美關係沒有走出困難期,但越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對待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企,越要秉持理性消化吸收的態度。應該看到,中美關係不能“脫鈎”,也脫不了鈎,中美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有許多可供合作的空間,在經貿合作領域互補性仍存。下一階段,中美經貿關係應該擬好對話清單、合作清單和管控清單,合作潛力巨大,對抗危害巨大,兩國應該從合作的大局出發、相向而行。
改革開放的成果來之不易,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努力維護並繼續擴大開放,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是我們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任務。我們還沒有到將對外開放運用嫻熟的時候,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進一步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市場,保護知識產權,繼續做好打造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工作。隨著世界逐漸從疫情中走出,越來越多的總部經濟、展會經濟和新經濟將向中國靠攏,我們的任務仍然艱巨。中國的對外開放是真誠的,也是迫切的。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魏建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