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象形文字這一總主題外,三場活動分別以四大文明、多種語言使用和自源文字(未受其他文字影響獨立創造出的文字)為背景。良渚博物院導覽以“北緯30度的四大文明”(其他三個為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地圖開場,同時提及與四大文明有關的河流(開場短片特意選用《長江之歌》配樂)。東巴文語言課以多種語言使用為背景,書會副會長肖沌簡要介紹聯合國中11件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展品,包括用楔形文字寫成的《漢謨拉比法典》複製品、格拉哥裡字母創始人聖西裡爾像、每年世界和平日敲響的日本和平鐘和成吉思汗時代的“外交護照”蒙古令牌(Geregee)等。甲骨文講座則同時關注其他三種自源文字,陳光宇博士特別講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冥王“奧西里斯”(Osiris)名字的構成和讀音。
2010年,聯合國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以倡導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並促進六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聯合國相關部門將4月20日,即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這一天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聯合國內部每年都舉行中文日慶祝活動,吸引眾多員工和外交官參加。聯合國中國書會會長李麗在今年活動上發布了2010年起聯合國歷年中文日的回顧視頻,內容包括中文學員歌舞、書法、樂器演奏、手工拼布展示、少林功夫和八卦掌表演、講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