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壁下端還有一對對的凹槽,士兵將木板橫向卡在槽內,外人走到這裡就會被絆倒。絆腿板槽相隔約2米就有一對,讓人防不勝防。障礙券則是採取突然降低券頂高度的辦法,讓不熟悉環境的陌生人到此受阻,以降低敵人戰鬥力。
李剛說,曹操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軍旅中度過的。在亳州,歷來有“曹阿瞞,真正玄,將成群,兵連連,隱兵道裡練兵馬,闖出亳州佔中原”的傳說。直到運兵道被發現,傳說才得到印證,人們也才一睹“地下長城”的真容。
為何說是曹操修建的古地道?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家鄉度過的,直到他20歲時被舉薦為孝廉才離開家鄉,踏上仕途。在他從仕以後曾先後七次返回家鄉,在亳州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跡。
如今的亳州城裡,隨處可見與“曹操”有關的各類景點,如“曹操公園”“魏武祠”“曹氏家族墓群”等,而一些店鋪、道路的名稱,也多與曹操相關。
東漢時期,地道已被廣泛應用於戰爭,曹操也深諳此術。從出土文物上進行判斷,1973年發掘古地道時出土的圍棋子、五銖錢、銜枚等文物均屬漢代,經專家研究同曹操家族墓群裡出土文物基本相同。“基於這些原因,基本可以確定這就是曹操修建的古地道。”李剛說。
李剛介紹,傳說曹操在討伐董卓失敗後,曾率軍返回家鄉,以圖再起。但因其兵少將寡,曹操不想暴露弱點,就順著四門大街,修了一條地下運兵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送出城外,再從地面上浩浩蕩蕩開回城內,進城後,士兵換上不同顔色的衣服,再從地道內運出城外,如此反覆多次,士兵們輪穿五色衣,以示兵眾。
當然,這只是曹操修建運兵道的目的之一,從運兵道的內部設施及規模來看,完全可以用來實戰,可以說它是曹操軍事才能的集中展現。
曹操在修建古地道時,受到人力、物力、時間等諸多限制,是以土木結構為主,就是土道木頂,後經唐宋等多次修葺完善,逐漸演變成磚木結構、磚土結構、全磚結構。
李林容說,古地道出土有弩機、箭鏃、彈丸、銜枚、圍棋子、五銖錢等珍貴文物,現都在亳州博物館珍藏。以銜枚為例,古書常有“銜枚而進,銜枚夜襲;人銜枚,馬束口”的記載。曹操讓行軍士兵口中銜枚,防止說話,以免敵人發覺,由此可見曹操軍紀非常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