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培訓課程存滯後 須增前瞻性
經濟不景之下,更凸顯低技術勞工競爭力差的弱點,香港文匯報請專家及學者就政府在提升低技術勞工技能方面的措施及政策,是否足夠及長遠能否配合市場需求,作出探討,他們認為再培訓局的課程設計要加強前瞻性,政府在人力培訓的政策層面亦應要有系統性地進行。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過往再培訓局提供不少課程,惟部分課程不能充分反映私人勞工市場需要,疫情下勞工市場變化得更快,她認為以短、中期說,政府在提升低技術勞工技能的規劃方面,要增加敏捷度和觸覺,以貼近私人勞工市場需要,如現時IT和醫護的人手需求大,可在現有再培訓局課程中加強相關技術內容,多增課程名額。
倡向私企了解市場需求
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認為,長期來說疫情令本港勞動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如在家工作比例提升、AI或自動化取代人手等,再培訓局的課程有滯後情況,及欠缺前瞻性,他建議政府應向私人大企業了解私人勞動市場的變化,綜合收集到的資料,再制定中、長期的培訓規劃,例如是開設哪類型新課程,或加強現有課程的技術含量等,以貼近私人勞動市場需要,這樣才能長遠解決低技術勞工易被市場淘汰的問題。
除培訓的內容外,政府在人力培訓的政策層面亦應要有系統性地進行,並由學校教育,以及年輕人做起。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出,現時香港的失業率情況與2001年“911事件”和科網股爆破時期有些相似,都是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企,但年輕人學習能力強,完全可以透過培訓及學習,成為掌握新技術的人員。他認為政府可考慮團體建議加碼“持續進修基金”至3萬元,幫助年輕人在失業期間自我增值,同時可減慢失業率惡化,當市道回暖後有新工作技能找工作。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15至19歲群組失業率達16.9%,20至29歲群組失業率10.6%,年輕人的失業率遠高於7.2%的整體失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