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研發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箭嘴示)是用患者自體細胞組成,可以減少進入人體後衍生的排斥反應。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醫療用的微型機器人技術近年取得重大突破,發展潛力不可小覷。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配備內鏡輔助磁力導航系統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其厚度與頭髮絲相近,僅約100至500微米大,能夠通過人體內狹小迂迴的管道,配合實時成像導航技術,進行微創治療。有望能針對一些常規醫療儀器未可觸及的部位,例如膽管和胰管等,進行微創治療。
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表示,“內窺鏡”等常規觀察工具要在人體內狹小迂迴的管道內準確移動有一定限制。中大的微型機器人成功結合了有限制的內鏡與無限制的微型機械人,大大擴展了系統的治療範圍;加上機械人是用患者自體細胞組成,可以減少進入人體後衍生的控制問題及排斥反應。團隊亦利用“雙模成像內鏡輔助磁驅動系統”建立“快速通道”,助機械人避過體內生物屏障等,以增加移動速度。
中大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相信該項技術可以提供前所未見的診斷和治療機會,有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研究團體仍將開展動物研究以證明該技術的安全性,以及透過臨床實驗驗證其功效,料三至五年內作臨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