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文章認為,推進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健全法律制度和涉外經貿規則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基礎要素。
中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目前已縮減至33條,再加上新的外商投資法已正式頒布實施,這都為保護外商投資權益,促進中外企業公平競爭提供了堅實保障。不僅是“引進來”,未來也應在支持“走出去”等涉外法律制度和政策方面進一步完善,與國際經貿慣例和規則相銜接,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政策,建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台,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優質企業“走出去”,樹立中國品牌形象,對中國文化、技術、產品“走出去”形成良好的帶動作用。同時,健全對外貿易調查制度和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健全海外投資風險評估體系,充分保障中國企業的海外利益,以及重大項目和人員機構安全。通過推進與對外開放相配套的制度和規則體系建設,與國際市場環境全面融合,為中國企業真正參與海外競爭保駕護航。
推動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既是中國深化改革,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應對當前國際複雜關係和經貿形勢的關鍵所在。
以國際經貿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要素為主的制度型開放內容,與經濟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緊密相關,體現了公平競爭和效率保障的發展要求,也是國際營商環境優化的核心所在。作為制度型開放的排頭兵,以各地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平台推進的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政策,先行先試為中國加快發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正在從制度開放層面與國際環境和規則進行全面對接,適度引領變革。未來應該繼續以此為核心要務,一方面處理好政策先行先試與全面推廣之間的關係,做好政策創新效能的充分全面評估,保障每項創新政策的真正落地落實與正向效益;另一方面處理好政策實施與有效監管之間的關係,把握好開放政策實施與有效監管之間的協調,提高管理控制能力和監管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全面推動制度型開放,進一步實現國際營商環境的整體優化升級,打造制度創新的新高地,真正做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打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
加強技術創新支持力度
文章认为,推進製造業和服務業更深層次開放,除了需要優越的制度環境和政策保障外,技術創新是亘古不變的核心生產力。
當前,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醞釀中,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物聯網和計算機技術、海洋資源開發、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現代技術正在快速革新發展,各產業在技術爆發推動下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在新技術革命浪潮背景下,發達國家的高端製造業回流和全球中小型企業網絡化製造趨勢已經顯現,使得中國傳統的大規模製造加出口的產業結構體系受到發展阻力。面對發達國家的技術競爭衝擊,我們應該基於更加積極開放的國際合作姿態,充分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外部全球層面的更廣領域充分實現科技資源的有效配置,在內部國家層面推動東中西部各省份基於人力、資本、技術等特色資源開展全面的優勢互補與搭配銜接,在國內產業轉移浪潮推動下,配合技術創新支持政策,緊抓全球技術革命的關鍵時機,實現更大範圍和深層次的創新技術突破,做到關鍵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掌握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有效應對挑戰,推動結構調整,實現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攀升。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與合作
文章指出,當前,全球地緣政治關係呈複雜演變態勢。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全球性威脅和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
全球治理需要全球參與,非單個國家力所能及。中國對外經濟發展應堅持戰略定力,堅持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堅持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開放型對外經濟政策,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主導和推動各類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機制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繼續穩步提升國際市場話語權。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