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知識產權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經牢牢架起”“讓創新成果獲得快保護、嚴保護”……多位代表委員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建言獻策;“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46.6萬件,同比上升11.7%”“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金額同比增長79.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出2020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顯著成果。保護創新成果的共識日益增強,司法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不僅有效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國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和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制”已經作為單獨一節,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知識產權在中國“發展路線圖”上“化零為整”,這一改變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注意。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馬一德認為,這折射出中國自身發展脈絡,說明科技自強自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說明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能保證中國在發展中行穩致遠。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下簡稱《工作指引》)。《工作指引》要求,強化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標杆引領,主要圍繞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持續推動“十四五”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實施落實,因地制宜設置地方“十四五”指標體系,高標準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等重點任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說,發明專利的高價值和中國品牌的影響力等都是知識產權質量的衡量標準。何志敏指出,在“十四五”規劃綱要的5方面20個主要指標中,專門為知識產權設置了一項關鍵性指標(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作為衡量“創新驅動”的產出指標,充分說明黨中央對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重要性的高度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