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綜藝”的一大魅力,還在於敘事上的自然和開放,從而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源自生活不確定性往往蘊藏著不少“驚喜”。不管是觀眾熟悉的公眾人物還是普通的素人嘉賓,在節目裡都沒有過多的台本和設計,一舉一動都更加真實。這種返璞歸真的日常感既是觀眾選擇這類綜藝的重要原因,也是一檔節目觀照現實、尊重事實的直接體現。
《同一屋檐下》在節目的後期處理上採用了一種輕加工的策略,觀眾在節目中能夠看到每一個鏡頭和畫面原本的樣子,用自己的理解去感受每一種情緒和氛圍。總導演黃斌表示:“我們所有的目標都是希望記錄嘉賓的真實反應,用開放式劇情發展和觀眾建立紐帶,和觀眾達成故事上的共述、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共振。”這檔節目基於對年輕群體的深刻洞察,點出其經歷的共性困惑,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不僅如此,在諸多慢綜藝中,嘉賓自然生活狀態的呈現都讓節目的“真”得以放大,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表達的情感更能引起屏幕前觀眾的共鳴。而他們在節目中表現出的對待生活積極態度,也會激勵觀眾熱愛生活,擁抱生活。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如涵表示,當下大眾對綜藝節目的需求正在經歷從娛樂需求向文化價值需求轉變的過程,節目需要努力還原真實的生活面貌,重視文化底蘊和社會價值,才能符合受眾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