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3月18日—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美國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由於這是美國新政府上台以來中美高層之間的首次面對面交鋒,因此備受各界關注。 |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當地時間3月18日—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美國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由於這是美國新政府上台以來中美高層之間的首次面對面交鋒,因此備受各界關注。同時,此次對話能否讓特朗普政府時期直線墜落的雙邊關係得以重啟,也是各方矚目的焦點。
中國網發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張志新文章分析,從安克雷奇會晤前兩國的對外發聲來看,雙方都對此次對話的預期不高。3月16日,美方匿名高官聲稱,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仍在制定過程中,美國明確將與盟友和夥伴合作,建立對華的統一戰線;安克雷奇會晤僅是初步的討論,不是恢復某一特定對話機制,也不是新的對話進程的開始。
上述發言具有多重含義:一是此次會談美方不會宣布明確的對華政策,因為它尚未成型;二是美方雖有接觸的意願,但不期望此次對話能產生現實成果,所以稱之為“初步的討論”;三是美方拒絕使用“戰略對話”一詞,其實是老調重彈。在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期間,美方就較真說“戰略對話”僅限於和盟友之間,與中國的對話不能如此稱呼。美方拒絕使用“戰略對話”一詞,其實展現出一種十足的“小家子氣”。四是美方明確此次對話不是對以往中美戰略對話機制的恢復,其實是想和奧巴馬政府的政策有所區別,因為拜登忌諱自己的執政被稱為“奧巴馬的第三任期”。但話說回來,以往中美戰略對話機制實際上具有增信釋疑、管控危機、促進合作的積極作用,美方此次為了反對而反對,反而堵死了美中可能開啟新對話機制的道路,對雙邊互信其實有害無益。
而且,拜登政府在安克雷奇對話前的一招臭棋,想展示對華強硬,實則表明其色厲內荏。3月17日,美方宣布對24名中國官員施加新的制裁措施,以顯示美國對華繼續強硬姿態。之所以稱之為“臭棋”,是因為拜登政府一方面宣稱要與特朗普政府時期混亂的外交政策切割,美國要重回世界舞台;另一方面卻又抱著特朗普留下的荒謬對華制裁措施不撒手,表現出新政府十足的思維混亂、行事缺乏邏輯。此外,國務卿布林肯與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安克雷奇對話會上超時的開場白、對中方內外政策的無理攻擊與指責,也顯示特朗普時期對華政策對新政府的影響仍然存在。
文章認為,從會晤初期楊潔篪主任和王毅國務委員的發言來看,中方對此次對話的思路也極為清晰。其一,打破美國試圖壟斷國際話語權、試圖代表國際社會發聲的霸權幻想,強調中國的價值觀與人類的價值觀相同;中國和國際社會遵循和維護的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一小部分國家倡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其二,強調各國應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尊重別國選擇的發展道路,而不是對其他國家指手劃腳、橫加干涉,甚至推動政權更迭。美國應當改變自身形象,停止所謂“推廣民主”。其三,美方應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不要妄圖構建排華的“小圈子”和聯盟,因為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已經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任何理性務實的國家都不會因所謂“意識形態之爭”而忽視本國的國家利益。
從媒體報道來看,後期會談氣氛有所緩和,並有較為積極的進展。雖然兩國在許多問題上分歧依舊,但是仍就彼此關心的經貿、軍事、執法、人文、衛生、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在伊核、阿富汗、朝鮮半島、緬甸等熱點地區議題上同意保持溝通與協調。此外,雙方同意按照兩國元首2月11日除夕通話的精神,保持對話溝通,開展互利合作,防止誤解誤判,避免衝突對抗,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這也為兩國今後持續的對話奠定基礎。
文章指出,總體而言,美方在此次對話初期的表現確實令人驚訝,缺乏待客之道,甚至不符合外交禮儀。從其發言內容來看,似乎針對的聽眾主要是美國國內民眾,呼應部分保守派團體和人士的訴求,企圖以此謀求美國國內的團結氛圍。在拜登政府上任後即面臨疫情失控、經濟下滑、社會分裂的嚴峻局面背景下,美方的此種表現也不難理解。然而,拜登政府的當務之急應當是終止美國前政府對華施加的不合理限制與制裁措施,實現中美在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交往重回正軌,這才有利於消除雙邊關係中的不和諧因素,實現中美關係的穩步與健康發展。如果美方執意搞針對中國的“小圈子”和“統一戰線”,打壓甚至遏制中國的發展,受損害的將不僅是中美兩國的利益,也包括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