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必榮。(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6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美中18日“2+2”會晤前表達“台灣是國家”,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布林肯失言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從美國政要對中政策的講話來看,拜登政府是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也強調將來會跟中國合作,現在又挑起抗中,非常矛盾。而美中“2+2”對話是彼此畫底線,才比較容易做危機與衝突管理。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國安顧問蘇利文將於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舉行“2+2”會晤。布林肯日前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針對台海局勢脫口而出“台灣擁有強壯的民主體制,也有非常強大的科技力量,更是一個能夠對世界有所貢獻的‘國家(country)’。”引起各界媒體熱議。
劉必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為國際政治、外交政策與東南亞研究等,並專研談判理論、孫子兵法與衝突解決等。目前除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亦為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劉必榮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布林肯是在回應韓裔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針對台海局勢的相關提問提到“台灣是國家”,他不認為是刻意拉高抗中,可能是某種失言,因為布林肯在12日發表外交政策講話,對中的態度是“該合作的時候合作、該強硬的時候強硬”,拜登也講過“我不會公開抗議他在香港所做的事,他在中國西部山區對維吾爾族以及台灣做的事”,甚至稱“台灣民選代表”等以前從未用過的字眼。
劉必榮說,從過去講話一路順過來看,拜登政府是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也強調將來會跟中國合作,現在又說“台灣是個國家”就非常沒意義、矛盾,因此失言的可能性較大。且布林肯與楊潔篪等人會面在即,不太可能在這時候刻意拉高調子,製造對抗的態勢,必須要觀察布林肯後續幾天有沒有對外發言修補等,若持續表達才表示是刻意的,若並沒有再重申的話,就是偶然。
劉必榮認為,若布林肯後續沒有對外有所表示,在美中“2+2”對話楊潔篪一定會提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議題。
劉必榮表示,而比較權謀式的解讀,則是布林肯見楊潔篪前把調子拉高,在美中“2+2”對話上才能拉低,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以此在美中關係表達“示好”的立場。
劉必榮指出,美中“2+2”對話是美中互相畫紅線,很明顯會是各說各話、講清楚彼此的底線在哪,將來危機與衝突管理比較容易做,因此也不至於談太多的問題,畢竟美國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是全方位的威脅,美中“2+2”對話更可能去談中國的威脅,而不是台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