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關鍵是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的集群式崛起,核心則是不斷提升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重點是建設新型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科技創新,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經濟參考報發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尹西明文章表示,其中,建設新型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核心。著眼於“兩個大局”,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現更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重要系統支撐。新發展階段,國家創新系統建設思路亟須從開放走向基於自主的開放整合,構建面向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型整合式國家創新體系,整合國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開放共贏的全球資源優勢,全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基礎研究投入和原始性創新,推進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整合式創新。要著力培育戰略性科學家和戰略科技人才,以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從而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文章指出,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是重點。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關鍵是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的集群式崛起,核心則是不斷提升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對此,要著力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強化創新創業服務及支撐體系建設,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整合運用新型舉國體制和市場化激勵機制優勢,探索實施和完善創新型領軍企業工程、創新聯合體工程和共性技術平台工程,尤其是要積極培育數百家能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具有較大原始創新能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發揮其在前沿科技探索的重要作用,同時發揮其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並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進而推進大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融通創新,全面提升中國企業創新能力。
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是抓手。新發展階段,要堅持底線思維,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支撐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要加大數字基建在內的新基建,豐富產業創新應用場景。同時要以前瞻性和引領性思維,統籌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未來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面向未來產業的新型研發機構,塑造全新的、面向未來產業的創新生態系統,在參與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競合過程中實現自主可控與開放合作的動態平衡。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關鍵。“十四五”期間,要更加注重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同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新型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生態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加快高校創新體系與企業創新體系、產業創新體系的互動融合,統籌銜接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等各環節。同時要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探索嘗試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揭榜掛帥”,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師生參與學術創業的激勵機制,釋放人才創造活力,增強大學對科技自立自強的整合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