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廣州日報發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廣州國際商貿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董小麟文章表示,其中“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廣州作為千年商都,社會消費活躍度領先,具有培育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現實基礎和深厚潛力。因此,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廣州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的實際行動,是廣州當前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發揮優勢、更好行穩致遠的長期謀劃。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文章介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擁有國際性消費資源集聚優勢及領先的消費力流量,並擁有優質消費環境、具有顯著國際美譽度的中心城市。
從全球視野觀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包括以下基本特點,這些特點同時構成我們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要把握的主要內涵:一是國際優質消費資源的集聚水平高,消費供給能力強、圍繞消費服務的產業體系較為完備;二是作為重要的口岸城市,在吸納國際性的人流商流物流等方面的支撐條件具有顯著優勢;三是營商環境優質,既營造良好的市場准入氛圍,又妥善保障營商者與消費者各方合法權益,形成良好的國際消費美譽度;四是消費力在城市發展中具有較強的驅動力和支撐力,並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能夠對城市品牌的國際輻射力影響力發揮持續的積極作用。
廣州具有千年商都美譽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中心地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於廣州更好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完善新時代城市經濟發展的謀篇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與國家賦予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性交通樞紐等重要發展定位緊密契合,也是廣州服務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路徑。在國內大循環構建中,核心在於更好增強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而做強城市消費力及其服務體系,是提升內循環質量的重要舉措;同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廣州作為國家重要的口岸城市,位居改革開放前沿地帶,做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影響力,更是廣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更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的必然要求。
以系統的視野與方法引領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文章指出,在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把堅持系統觀念列為“十四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原則,明確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這一原則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和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所強調的改革發展必須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在我們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要以系統的科學視野與方法,整合各方面要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通過協同創新、系統集成,發揮整體功能大於部分之和的系統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