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想念家鄉紅河的喀斯特地貌,溶洞裡一根根造型奇特的鐘乳石……
那幾年營區開展綠化工程,官兵們在石縫中刨坑種樹。大型機械無法上山,他們只好“鍬挖手刨”。當時朱春波的雙手都打了水泡。這讓他對這裡堅硬的石頭更多了幾分怨言。
一次,朱春波的老班長衡培智帶著新戰友給營院的“扎根石”描紅。朱春波心不在焉地畫了幾筆。衡培智的“無名火”躥上來,禁不住厲聲批評了他。
被班長當眾“敲打”,朱春波越想越難受,當晚翻來覆去壓床板。同樣睡不著的,還有衡培智。他悄悄把朱春波叫到一邊,為他講述了“扎根石”的歷史——
當年,連隊撤離老陣地。面對守了幾十年的大山,官兵們潸然淚下。臨行前老兵們把幾塊朝夕相伴的石頭帶到了新營區,寓意永遠不忘光榮傳統,堅決守護每塊陣地。
某種意義上,“扎根石”也是“精神石”。衡培智說:“傳承精神,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
翌日清晨,朱春波起了個大早。出完早操,他重新找來了顔料,給所有的“扎根石”描紅。
在連隊,石頭是堅守的見證。官兵休假歸隊也會帶回一些石頭,“家鄉石”伴著“扎根石”,側耳傾聽,極目遠望,他們仿佛看到了家鄉的山,聽到了山上的風聲。這一刻,遠方的家和身邊的“家”,是這樣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