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堅持“共抓”促長江流域綠色發展
http://www.CRNTT.tw   2021-01-21 09:41:29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打造創新平台和新增長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關係國家發展全局,涉及長江上中下游不同流域的統籌協調、一二三產不同領域的轉型發展,亟需圍繞農業、工業、城鎮化等沿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深入分析流域發展面臨的突出資源環境問題,統籌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

  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近“半壁江山”,是我國人口最多、產業規模最大、輻射區域最廣的流域經濟帶。在長期開發建設過程中,長江經濟帶沿岸地區出現了森林退化、濕地萎縮、物種瀕危現象。農業、工業、城鎮化等沿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面臨突出資源環境問題,影響區域綠色轉型發展,制約“十四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農村及農業污染問題突出,部分地區治污水平相對低下,導致農村成為綠色轉型短板。隨著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及農業污染已經成為當前長江流域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沿岸農村治污基礎設施、管理制度相對薄弱,導致城鄉生態環境差距日漸拉大。

  重化工企業密集分布,大量工業“三廢”隨意排放,導致重大環境突發事件頻發。長江經濟帶分布著眾多重化工園區和企業,大量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破壞了河湖濕地的生態以及沿岸環境,其對長江岸線的不合理占用,還導致重大環境突發事件不時發生,威脅著所在地及其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

  城鎮化造成突出資源環境問題,建設用地大量侵占耕地林地的同時,部分城市複合型大氣污染突出。長江經濟帶城市建設用地快速擴張導致耕地、林地及草地被大量侵占,其中,上海、江蘇、浙江等長江下游地區侵占類型以耕地及農村建設用地為主;中游地區及成渝地區以侵占耕地和林地為主;中下游環湖沿灣地區城市生態用地侵占現象突出。此外,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區域連片城市複合型大氣污染態勢突出。近年來,各省市首要污染物以PM2.5居多。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重點在於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工作總基調。“共抓”的內涵在於加強上游、中游、下游不同地區重點產業統籌發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綠色轉型發展新格局。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長江流域協調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部署,以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為根本,加強區域綠色協調發展頂層設計,結合區位特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工業結構調整及空間布局管控,積極探索新時期綠色城鎮化發展道路。遵循長江流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制定各類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協調推動流域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動。

  二是優化農業生態治理與創新體系,構建流域農業發展新格局。結合流域特點深入調整農業結構、優化生態治理體系,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序,大力培育特色農業的同時,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布局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推動農業發展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引導長江流域不同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構建各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新格局。長江下游地區應以農業資源的精細開發為導向,大力發展現代精准高效農業;長江中游地區應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綜合優勢,加快推進規模化農業;長江上游地區應依托特色農業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三是推動工業生態治理模式創新,拓展工業高質量發展新思路。按照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則,設定高於國家重點產業的水資源、能源消耗強度以及環境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區域性指標,以此引領長江經濟帶相關省市強化資源利用和環境治理,促進長江經濟帶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拓展長江經濟帶工業發展規劃思路,憑借長江流域工業發展的基礎與優勢,引導上、中、下游地區以培育全球競爭力為導向,進一步明確新型工業化的主攻方向。其中,長江上游地區應以提升資源環境效率為導向,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構建生態型產業體系。此外,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打造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綠色經濟示範帶。

  四是強化城市群發展分類指導,創新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新理念。遵循長江流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區域格局,引領上、中、下游地區對城鎮化的模式和路徑進行分類探索。長三角城市應立足於“優化發展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確立“生態城市”發展理念,強化城市生態建設力度;長江中游城市應充分發揮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要素的綜合優勢,確立“田園城市”發展思路,劃定嚴格的綠地及基本農田範圍;長江上游城市應樹立空間集約高效利用的規劃理念,積極探索“緊凑型城市”實踐路徑,結合地形條件實現立體空間利用。此外,應進一步調整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方式及產城布局,著重挖掘長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潛力,適當提升長江中游地區區域空間效率,重點控制成渝地區大城市邊界。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光輝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