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謝伏瞻: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http://www.CRNTT.tw   2021-01-21 09:08:08
“十四五”及未來更長時期,將內需體系培育好、完善好、發展好,使之更加體系化,具有重大意義。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黨中央深刻洞悉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戰略選擇,凸顯了堅持擴大內需在國家中長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是一項關乎發展新格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深入學習領會、全面準確理解、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於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要新論述和重大決策部署,對中國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意義重大。

  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大意義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文章表示,“十四五”及未來更長時期,將內需體系培育好、完善好、發展好,使之更加體系化,具有重大意義。

  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的戰略舉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對中國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國際形勢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要求我們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有利於防範化解內外部風險挑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支撐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必然選擇。保持中高速增長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客觀現實。同時,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仍要保持中高速增長。2019年,內需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已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支撐。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有利於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充分激發出來,穩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基本盤”。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包括商品和服務在內的消費需求,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年,中國最終消費需求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高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速1.9個百分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需求升級是大勢所趨。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有利於充分發揮需求對供給的牽引作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把握的方向

  文章分析,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必須牢牢把握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大方向。《建議》從三個方面作出了部署。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於供給質量、服務難以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必須更加重視對接消費需求,通過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把被抑制的市場需求釋放出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把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效率越高,有效需求越強。當前,一些制約全國統一要素市場建設、妨礙商品服務跨區域城鄉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消除。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必須進一步強化國內統一市場建設,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依托強大國內市場,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把擴大國內需求和推動產業協調發展結合起來。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是財富創造的源泉。實體經濟發展得越好,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越強。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係協調作為擴大國內需求的主戰場,更好發揮國內需求升級在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中的牽引作用。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點任務

  文章指出,《建議》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兩個方面,系統部署了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點任務。

  全面促進消費。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約有4億中等收入人口,絕對規模世界最大。從趨勢看,中國消費水平和品質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科技、生產方式相結合,蘊含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必須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提升傳統消費。汽車、住房等傳統消費在居民消費結構中占比較大。截至2020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6億輛。巨大的汽車保有量使汽車消費量的擴張空間縮小,質的提升需求擴大。新能源汽車、中高檔汽車需求持續增加,汽車更新換代速度也在加快,為汽車產業發展拓展了新空間。中國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解決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每年還有一定的新增住房消費需求。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將釋放更多的改善性更新需求。這些新增需求都是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需求,對提升傳統消費有很大促進作用。提升傳統消費,關鍵是要以質量品牌為核心,朝著綠色、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

  二是培育新型消費。新型消費增長是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雲經濟”、“雲消費”、無接觸交易服務發展較快,表明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覆蓋面具有廣闊發展空間,是提升消費的新增長點。

  三是發展服務消費。居民消費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提升是客觀規律。2019年,中國人均服務業消費支出接近1萬元,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5.9%。受體制機制和相關政策影響,中國健康、養老、育幼、文旅、體育等服務業准入門檻較高、開放程度不夠,服務供給規模和質量還不高,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不足,一些服務消費需求潛力尚未被充分激發出來。這要求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