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稅費減免、工資補貼、金融救助、數字化轉型、建立長效機制……疫情防控期間,多國持續出台救助措施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並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增長。
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和就業的重要貢獻者。世界銀行指出,中小企業貢獻了全球90%的商業活動,創造了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面對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的巨大挑戰,多國綜合施策,相繼出台緊急救助措施,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關注中小企業長遠發展。
政府紓困措施持續出台
疫情衝擊下,中小企業資金鏈面臨較大壓力。多國出台企業振興計畫,通過稅費減免、政府補貼、金融救助等措施降低中小企業損失。
日本經濟產業省向受疫情影響銷售額同比下降50%以上的個體戶(含自由職業者)發放上限100萬日元(約合9600美元),向中小企業等發放上限200萬日元的“持續化補貼”。通過“經濟增長戰略行動計畫”,日本政府促進中小企業合併、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生產效率,並計畫對出讓中小企業的企業主提供稅收優惠,對擴大規模的企業提供財政補助和金融支持。
自2020年11月起,法國提高了“團結基金”發放的範圍及額度,因行政措施關閉的企業和個體戶可得到每月最高1萬歐元的補貼。歐洲投資銀行集團和法國巴黎銀行推出了新的證券化業務,在未來兩年內為法國中小企業發放5.15億歐元的新貸款。法國中小企業還可申請推遲繳納社會保險及所得稅,延期支付水電費等。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沙特央行推出規模為500億裡亞爾(約合130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計畫,其中包括延期付款、優惠融資和免除貸款擔保方案費用等。韓國政府為旅遊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總額500億韓元(約合4570萬美元)、利率為1%的無擔保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