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評級機構要苦練內功。一是加快積累國內債券市場的原始數據。與國際評級機構相比,積累了債券發行人的經營、財務、戰略等各方面的原始數據。二是開發符合國情的信用評級模型。國際評級機構擁有上百年的評級歷史,構建了大量評級模型。國內評級機構在借鑒的基礎上,應緊密貼合國情,開發、完善符合國情的信用評級模型,提供客觀的信用評級結果。
其次,監管部門利用雙向開放時機,推進國內評級機構參與國際市場。在迎接國際評級機構走進來的同時,國內評級機構需要更多地走出去。參加各種國際組織發出自己的聲音,積極拓展海外債券評級服務。在競爭與合作中加快成長,成為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獨立、公正的第三方評級機構。同時,國內政府與市場機構都應避免過分強調中國特色或民族品牌,而應強調作為獨立第三方,客觀公正開展評級業務,不預設立場,這樣在國際市場上才能更好地為大家所接受。
監管部門應進一步推動市場良性競爭和發展
文章指出,2020年8月證監會最新修訂了《公司債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其中,取消公司債券強制評級要求既是推進債券註冊制的重要前提,也是要促使信用評級回歸信用風險發現和預警本源,有利於評級行業未來的規範健康發展。最近,部分高評級債券出現違約,發債主體涉嫌違規,同時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也存在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下一步,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強化市場紀律,促進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
最後,評級機構走向國際市場。資信評級行業國際化,需要在人民幣和中國債券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中實現。伴隨債券通業務的逐步施行,以及“一帶一路”的推進等,中國評級機構作為獨立、客觀的第三方,為債券發行與投資者主體服務過程中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此外,行業協會發揮引領作用,組織國內各家評級機構相互合作、取長補短,走向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