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著力點
http://www.CRNTT.tw   2020-12-23 08:04:43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十四五”時期是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窗口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別於其他省市地區,作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準確理解其戰略內涵和本質要義,找准戰略行動的著力點和率先突破的方向。

  準確把握北京實施國家戰略的本質要義。作為首都,北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顯著增強“四個中心”功能、大幅提升“四個服務”能力的內在要求;是克服疫情防控常態化叠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下行壓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生保障的內在要求;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城市的全面現代化,實現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增強京津冀都市圈的活力和競爭力,走出一條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應對人口老齡化新路的必然要求。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內涵在於:確保中共北京市委全會提出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實現,為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邁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首都應有貢獻、發揮表率示範作用。

  準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階段性特征和長期發展態勢。“十四五”時期,北京市老年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將明顯超過“十三五”時期,20世紀60年代出生人口將成為老年人口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以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北京市人口遷移和流動水平與模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到2035年,北京市戶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速,常住人口因流入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口在空間布局上的遷移,其人口結構將出現加速老化的特征。在貫徹落實中央確定的人口總量“天花板”的前提下,需要高度重視人口安全,實施更加安全韌性、開放包容的人口均衡策略,適度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努力挖掘城市人口紅利和發展潛力,激發城市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培育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

  著力突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瓶頸和薄弱環節。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養老不僅僅是涉及個別家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更是涉及首都城市安全運行和家家戶戶民生保障的重大問題。“60後”新老年群體對健康安全、社會參與、精神文化、跨時空的社群交流、自我價值實現等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要著力把握老年人口隊列更替中出現新需求、新特征和老年人權益保護中的新問題,著力解決養老服務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增強城市服務功能,保障社會平穩有序運行,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最大限度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要充分認識到,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經濟增長下行的影響,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北京市將面臨財政收入增長下行和老齡事業發展資金需求剛性增長的雙重壓力,科學配置養老服務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既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養老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帶動社會資本投資,激發養老消費,大力發展養老產業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改革完善老齡事業財政投入機制,健全多渠道籌措養老保障資金的制度和機制,加快建立適合首都市場、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著力突破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全方位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將健康政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中,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推進健康公平,增強社會抗風險能力,提升城市韌性,著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著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有效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服務需求。因此,要著力構建面向全體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著力打通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有機銜接的通道,著力打通社會資本參與醫養的通道,著力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和醫療衛生資源下沉。

  著力突破老齡科技創新體系中的瓶頸和薄弱環節。老齡科技創新是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腦科學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理念結合的產物,具有新興性、跨學科性、潛力巨大、環境友好、產業帶動強等特點,從全球趨勢看,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了傳統的生產、生活、社交方式的變革,導致了養老方式的多樣化,推動了養老服務和健康服務的升級換代,北京應把科技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因此,要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政策和資源的統籌,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

  著力突破老齡化社會基層治理中的瓶頸和薄弱環節。要著力解決老齡政策基層落地中“最後一米”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深化“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改革,真正使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成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真正使老年人成為老齡事業發展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通過有序開展老年人的民主參與,加強社會利益協調,推進“公正型老齡社會”建設;通過提升管理服務精細化水平,推進“品質型老齡社會”建設,通過優化城市環境和人居環境,推進“健康型老齡社會”建設;通過向社會放權賦權,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敬老、孝老、養老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推進“共治型老齡社會”建設;通過加速社會治理信息化,加快建設為老服務基礎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社會幫扶,使更多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學會使用信息技術,解決老齡化社會的“數字鴻溝”問題,全面推進“智慧型老齡社會”建設。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黃石鬆(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伍小蘭(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