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減稅降費的故事還會繼續。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
財政工作猶如在刀尖上起舞,每一筆資金的細微變化都和民生息息相關。在過去5年,減稅降費成為財政工作的主線,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超7.6萬億元。減稅紅利撬動的不只是經濟增長還有民生福祉。如今,“十四五”的大幕即將拉開,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今年,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一支近20人的團隊用了10個月對我國的財政情況進行了疏理,采集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3個城市以及136個區縣的經濟社會指標、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以及債務的 2017—2019 年收入側數據,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大規模減稅降費空間已有限,結構性減稅還有空間。”
這個團隊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季領銜。梁季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目前的宏觀稅負水平和財政風險來看,繼續實施大力度的普遍性降稅(費)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十四五”期間,政府將在穩定宏觀稅負的背景下推進有增有減的結構性減稅(費)。
拉開減稅降費大幕
我國新世紀減稅降費的大幕是在2009年拉開的。為應對金融危機衝擊、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作為積極財政政策重要內容之一首次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後的十餘年,“減稅降費”成為稅費政策調整的主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