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花旗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發達國家已經獲得了新冠疫苗雙邊預訂總量的85%,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疫苗定貨量已經超過了其人口數量。相比之下,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局面要困難得多。據外媒報道,一些發展中國家在WTO推動新冠疫苗等防疫物資的專利保護豁免提案,以期更快進行疫苗生產和分配,體現了發展中國家對疫苗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問題的關切。
經濟日報發表時評人郭言文章表示,確保發展中國家有平等機會獲取適合、安全和有效的疫苗是中國的一貫態度。自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多次在多邊及雙邊外交場合強調,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
為此,中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奮力攻關,部門和地方主動靠前服務,生產企業顧大局、敢擔當,推動疫苗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目前,5條技術路線的14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個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標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緊急使用、生產準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簽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畫”。這是中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履行自身承諾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一項重要舉措,目的就是以實際行動促進疫苗公平分配,確保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同時帶動更多有能力的國家加入並支持“實施計畫”。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中方還將以多種形式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包括捐贈和無償援助。
文章指出,中國在疫苗問題上的積極態度和切實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肯定。有分析指出,中國疫苗成本更低,因此中國疫苗對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顯而易見”。中國的行動也充分體現了重信守諾的大國擔當,為全球共同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