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狂歡節作為各大電商平台和商家共同參與的電商行業年度盛會,集中體現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特性。隨著中國進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需的不斷擴大明顯刺激了電商行業發展。今年中國國內人均國民總收入突破1萬美元,國民消費能力提升助推了電商行業發展。此外,在電商行業供給側也出現新的入局者。比如社交電商的發展、短視頻與電商的結合等,體現出電商行業與其他行業的產業融合不斷加深。
電商行業的發展對國民消費和生活帶來諸多影響,最突出的影響是提高了民眾的生活質量。比如,用戶需求多樣化顯著增加,在選購商品和服務時的選擇增加,說明電商供給側呈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蛻變。此外,電商提供的差異化、多樣性、異質性、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斷增加,電商銷售中服務類內容占比越來越高,這都是電商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明顯跡象。
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較大衝擊。電商行業的發展為中國經濟復甦提供助力。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提到:提升要素效率,暢通經濟循環。探索生產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大力推進實物生產資料數字化,促進生產資料共享,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引導增值開發應用,激活數字化對實物生產資料倍增作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換言之,在電商領域,電商平台主要進行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提供基礎性業務,企業可多次租用平台生產資料,進行服務增值,並按使用效果向平台付費。這一商業邏輯將共享經濟理念落實到經濟實體,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資金成本高等問題。
與此同時,電商發展為國民創新創業提供動能。由於電商領域的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由電商平台負擔,國民在電商領域創新創業的門檻極大降低。在電商領域,民眾可以通過租用電商平台的生產資料,發揮創新性和創造性,進行靈活就業,在向消費者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的同時,提高自身收入,從而增加個人需求。從社會層面看,有助於擴大內需,為促進國內大循環提供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