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認識新發展格局,首先,要抓住“循環”這個關鍵。“新發展格局以‘經濟循環’為描述維度、根本視角和關鍵詞,這決定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更具有協同性和動態性的思維,不僅僅是著眼供給或需求單方面的政策,也不單單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某單環節的戰略或政策,而是圍繞經濟循環的系統動態的政策組合”。其次,要抓住“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個重點。“這意味著,順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必須以我為主育新機、開新局,要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來,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為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培育新動能,從而主動加速國際大循環、帶動世界經濟復甦。”
與會專家學者還表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新發展格局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等於只要國內大循環,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兩者包含著相互滲透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包含著深度耦合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各有側重、缺一不可。
觀當下之基:
發揮獨特優勢 破解短板痛點
打造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意味著要順應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階段和格局變化進行轉變。我們是否會有很大的壓力?基礎和底氣又在哪裡?對此,與會專家表示,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具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但同時在國民經濟循環中仍存在很多短板和堵點痛點。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表示,我國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都具有很多獨特優勢。從生產來看,製造大國地位穩固,已打造出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分配來看,收入相對差距緩慢縮減,人均國民總收入不斷邁上新台階,總體上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從流通體系來看,要素市場協同發力,有助於流通的各類電商平台和數字服務業得到長足發展,有力連接著生產和消費兩端。從消費來看,我國坐擁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消費品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二,國內巨大的內需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國需求的主要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