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度重視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
http://www.CRNTT.tw   2020-10-11 08:35:01
服務型製造的新模式新業態,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平台實現製造全要素全過程服務增值的過程。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所謂服務型製造,是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新產業形態,是製造業企業將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製造模式。服務型製造包括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或協同製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服務、信息增值或智能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新業務模式和新產業形態,而且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和應用拓展,傳統的服務業和製造業之間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服務型製造的新模式新業態正在不斷創新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黃群慧文章介紹,自2016年7月《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發布以來,服務型製造的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基於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分別為129578億元、145369億元和161927億元,分別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5.7%、16.1%和16.3%,其中第二產業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分別為54253億元、62453億元和70443億元,增速都遠遠高於當年第二產業增速和整個經濟增速。由於第二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多可以體現為服務型製造,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服務型製造近3年的快速發展態勢。

  今年7月,工信部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推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舉措。時隔4年,面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衝擊,中央提出了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促進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更具有重要意義,應該更加重視、積極推動。

  推進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有利於應對疫情影響、促進製造業快速恢復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章分析,服務型製造的新模式新業態,本質上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深入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製造業企業,通過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平台實現製造全要素全過程服務增值的過程。無論是工業設計服務,還是個性化定制生產,無論是共享或協同製造,還是信息增值或智能服務,都需要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產業互聯網,將生產製造全生命周期中的具體環節和要素映射到網絡虛擬空間並實現互聯互通,從而實現製造服務化延伸和價值增值,這些服務型製造模式會降低對人工依賴的程度,提高製造業企業的效率。

  近年來,基於消費互聯網引發的商業模式變革,已經大大顛覆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支撐企業不斷地創新服務型製造模式,使得企業在減少人工接觸式服務的前提下,改善製造企業要素資源的利用效率,擴大服務交易範圍和內容,增加滿足客戶需要的針對性和系統性,提高製造服務全過程的協同性。比如,所謂共享或協同製造,就是基於產業互聯網實施協同製造的製造企業,通過開放設計製造數據、技術研發組件、機器設備、專業人才、倉儲物流、後端服務等生產製造各環節的各類要素及服務資源,以要素資源輸出、行業共性技術共享、閑置資源出租、技術資源交易和專業知識軟件化等要素共享服務方式,彈性、動態、準確地配給其他需求企業,形成協同製造網絡。協同製造對於中小企業發展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通過融入大企業平台的資源網絡之中,能夠極大改善自身創新環境,有效激發自身創新活力。而且,協同製造的服務過程並不過多依賴人工接觸,這意味著服務型製造滿足了疫情防控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雙方面需要。

  實際上,在疫情期間,中國製造企業通過服務型製造有力支持了抗擊疫情活動,比如,一些企業上線醫療物資信息共享、資源匯聚服務平台,動態監控防疫物資生產、物流數據,提高醫療資源調配效率,充分彰顯了積極推進服務型製造的巨大價值。受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面臨著巨大的中斷風險,我們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推動供應鏈智能化、協同化以及支持領軍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對保證供應鏈安全和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服務型製造的理念得到了更加普遍的認可,積極推進服務型製造成為統籌疫情防控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推進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有利於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保障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和貿易大國,在全球產業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總體而言,中國工業化進程中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產業大而不強,尤其是產業基礎能力較弱,與全球工業強國差距較大,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相對較低,對全球價值鏈控制力較弱等。這突出表現在“工業四基”——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自主化程度低,關鍵共性技術缺失,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難以滿足需要,包括試驗驗證、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信息服務等在內的基礎服務體系不完善,信息社會背景下的基礎軟件、操作系統、計算機算法等現代產業的核心基礎更是主要依賴國外。叠加中美經貿摩擦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又進一步凸顯了這一問題。產業基礎薄弱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高對中國產業安全會構成較大威脅,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更為必要和急迫。

  積極推進服務業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推進製造業從生產型製造轉型為服務型製造,是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有效途徑。發展服務型製造絕不是將發展重點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脫實向虛”,而是促進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從而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也就是說,服務型製造的核心是製造業通過與服務業融合,實現自身效率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