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江小涓: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tw   2020-09-26 09:05:28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階段的特點是什麼?如何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人民日報記者陸婭楠日前就此專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文章內容如下。

  新發展階段有新的特點、新的機遇和挑戰

  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階段具有怎樣的新特點?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江小涓:“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有新的特點、新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有新的特點。數量擴張為主的時期,可以“投”字當頭,“增量擴張”為本。投錢、投人、投地、投項目,就會有新增產出並帶來增長。質量提升時期,要“提”字當頭,“存量提升”為本。投入的要點是提升質量,特別是提升存量生產能力的質量和生產要素的配置質量,還要決策怎麼優化結構,如何轉變方式,怎樣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情形會複雜許多。

  其次,進入科技“跟跑”“並跑”“領跑”並存並且“並跑”“領跑”分量不斷加大的時期。過去我們以“跟跑”為主,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升中國科技特別是產業技術水平。“跟跑”時無需自己定方向,加速跟上縮短差距就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跟跑”“並跑”“領跑”並重的時期,情況會發生很大改變。技術開發進入高度不確定狀況,無人領航,無產業鏈條,市場需求不明,甚至不知是否有人跟隨。我們只能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持之以恒,做出原創性的成果。同時,以企業為主體配置科技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在創新的同時拓展市場和產業鏈。這是比以往更艱巨更複雜的科技任務。

  第三,數字技術更加廣泛深入應用。今後,我們要用數字技術治理經濟治理社會,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各方面都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同時,要對數字技術進行治理,包括算法問題、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等。數字技術往往具有兩面性,同一種應用,既能賦能個人、企業和政府行為,也能賦能各種侵害權益和逃避監管的行為。

  第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必然帶來全球各方面關係的持續調整。從經貿關係看,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關係,從互補關係為主轉變為互補、合作與競爭並存。當下大國戰略博弈遠遠超出經濟領域,國際關係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多點呈現,對這種局面的治理任務錯綜複雜,壓力加大。

  中國產業競爭力已明顯提高,完全可以在新發展格局中發展壯大

  問: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江小涓:總書記多次指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的有利條件可以從國內國際兩方面看。

  從國內來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綜合國力已居世界前列。2019年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了超大規模的大國經濟基礎,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提供了基礎條件。例如,中國具有行業完整、規模經濟明顯的製造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消費需求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需求多層多樣,可以提供國內產業所需要的各類市場。我們的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存量較大,還將快速增長。這些條件都會支撐國內循環的規模、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

  從國際環境看,雖然全球化中出現一些挫折和調整,但總體趨勢並未改變。經濟全球化、科技全球化都在繼續發展,我們適應國際環境,暢通國際循環,雖有挑戰,更多的是機遇。

  毫無疑問,我們要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繼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產業的競爭力已經明顯提高,完全可以在新發展格局中發展壯大。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