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內需挖潛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http://www.CRNTT.tw   2020-09-18 08:18:02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提出來的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這就告訴我們,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內需挖潛是關鍵。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李步前文章表示,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中國的需求結構中,過去曾經長期存在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比較高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中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中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多個年份超過100%。這次疫情期間,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數字經濟等作為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途徑,對形成新的增長點、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擴大內需是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積蓄發展動能、對衝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要求。為此,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方設法發揮內需潛力,把超大規模內需市場轉換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文章提出,著力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從根本上說,擴大內需就是要在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下提高消費能力,以消費拉動需求。內需的基礎在收入、在就業。沒有就業、沒有收入,內需無從談起。提高消費在內需中的比重,重點在於增加居民收入,讓“錢袋子”鼓起來,改善居民消費預期,讓消費者更加“能消費”。要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和提升消費品質量、優化消費環境,使被抑制和凍結的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促進消費提檔升級擴容。同時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穩定總體消費水平。中等收入群體是中國最具有消費潛力的群體。這部分群體受過良好教育,工作穩定、收入相對較高,應針對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消費特征以及制約其消費的因素進行合理引導,破除消費制約因素,把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潛能充分釋放出來。低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大,物質需求旺盛,重點應提高這一群體的物質保障水平,滿足其基本物質需求。

  設計有利於促進消費的政策安排。建立合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產權制度是消除制約和抑制消費的因素的關鍵。要構建完善的社保、醫療和養老保險制度,從根本上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要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倡導勤勞致富、支持創業創新、保護合法經營,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通過採用轉移支付等方式,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建立健全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民消費能力,激活農村消費市場。同時,還要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嚴厲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有效保障暢通消費者的投訴維權渠道,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一方面,要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要著眼長遠,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支持管網改造等,發展居家養老、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等等。總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要在充分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藥,也是解決中國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工作主線。供給與需求對立統一,相互依存,互為條件,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必須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推動供給體系更加適配國內需求,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發揮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引導企業創新產品、服務和供給模式,以多樣化、高品質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要培育發展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數字消費潛能,大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消費特征、消費偏好,提供與之相適應的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供給質量,改善供給結構,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創新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實現供需的匹配和動態均衡。

  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發揮內需潛力,將會有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