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疫情之下,人才國際流動去向何方
http://www.CRNTT.tw   2020-08-02 08:03:51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近些年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家的民粹主義和反全球化傾向開始露頭。這對在這些國家留學或將要到這些國家留學的學生產生什麼影響,還有待於觀察。

  今年6月,特朗普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就業壓力下,頒布行政令,暫時停發H-1B、H-2B、J和L的非移民簽證,這一舉措引來了美國高科技公司的不滿。長期以來,美國都是中國的重要留學目的地國,也是中國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對象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的情況下,人才國際流動的走向引人關注。

  在此,首先要回答的,是“往哪裡去”的問題。

  美國以及部分跟隨國家的對外政策,無疑會導致留學風險增加。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帶一路”建設在國際間的拓展,也必將導致對海外投資和國際合作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因此,中國學生赴海外留學的選擇可能要更加理智、目標更為明確,把選擇學校、專業和職業規劃聯繫起來。隨著中國在一些國家投資與合作的增加,這些國家將成為新的人才流動方向,一些非英語國家的優勢專業以及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特色專業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出來。

  更重要的是如何於國內外變局中開新局的問題。

  人才是第一資源。歷史上,美國的外來移民政策和高等教育的開放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人才在科技創新領域為美國作出了巨大貢獻。從這個角度反觀中國,就中國留學生而言,隨著中國在科技創新、改革發展、“雙一流”大學建設、研發投入、科技成果產出、高等教育質量等方面的持續攀升,中國海外人才回歸本土已成不可逆的趨勢。

  這也就是說,中國很有可能複現美國歷史上虹吸全球人才的經歷。因此,從現在起,中國就要有謀劃“國際人才樞紐”,建立全球人才優勢的長遠打算。正如《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所提出的,要“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鑒、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

  只有更為開放的人才格局才能真正建立“國際人才樞紐”,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既包括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打造“國際留學中心”,也包括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吸引人才回流;既包括搭建具有磁石效應的合作平台全球引智,也包括踏出國門海外辦學就地培養人才。全面、合理、實用的人才策略是建設和平友好國際環境的基礎;精英薈萃,包容開放的人才政策是提升全球價值鏈質量,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疫情下的國際關係變局,提示我們思考如何走出去,更提醒了我們如何引進來。而對後者的思考,與中國影響力的上升趨勢、中國所持的世界多極化的主張都是同向的。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敏(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