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植物表面的孔隙很小,因此有學者認為直徑小於50納米的顆粒物才可以進入植物。那麼,土壤中尺度數量級更大的、但是更為常見的亞微米級或微米級塑料顆粒能否進入植物呢?
經過分析,駱永明認為這個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塑料是一種可以變形的物質,而植物主根與側根分叉的地方是根系中的薄弱之處,這個部位的表皮很薄、孔隙較大,較小的塑料顆粒可以從這個部位跨過屏障,進入根部木質部導管並進一步被傳輸到莖葉組織。
同時,植物根系吸收水分時,水的蒸騰作用可以帶動土壤中的微顆粒進入植物體內,這股來自水的拉力對於亞微米級的塑料顆粒來說,其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但是,如何觀測並證實微塑料顆粒進入植物體內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問題。課題組首先把塑料顆粒的範圍圈定在0.2—10微米,並選擇了生菜、小麥和玉米3種植物,分別種植在含有大量微塑料顆粒的營養液、廢水和沙性土壤中,觀察植物的變化。
駱永明告訴記者,生菜是西餐中最常見的蔬菜,基本上多採用無土栽培的模式;而小麥和玉米的側根非常發達,並且是人類的主糧和家畜主要的飼料。
“我們設計了3種觀測方式,分別是熒光標記、電鏡掃描和植物成像。”駱永明說,為了避免植物體內自身的熒光干擾,他們採用2種熒光標記在塑料顆粒上,一旦塑料顆粒被吸收到植物內的導管中,就能很直觀地觀測到。而電鏡掃描和植物成像的方式,就像是給植物做CT掃描,電鏡還可以通過能譜測定植物體內物質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