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物為何因災害受損
http://www.CRNTT.tw   2020-07-22 11:04:38
 
  為何古建受傷最重

  本次汛期,受損文物中,古橋梁被衝毀、古城墻坍塌和文物建築房屋垮塌較為嚴重。11個省份中共有70餘座橋梁受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黃山屯溪鎮海橋、江西婺源清華彩虹橋等被衝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襄陽城墻發生局部坍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桂林李宗仁故居、湖北十堰武當山建築群五龍宮龍虎殿,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婁底朱家大院等發生房屋垮塌。

  洪澇等自然地質災害歷來是危害文物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古老的文物建築在嚴重的自然地質災害面前顯得尤為脆弱。究其原因,宋新潮認為主要有兩點。

  一方面,文物本身防災抗災能力弱。古橋梁、古城墻、古民居等文物建築年代悠遠,猶如歷史老人,千百年受自然環境侵蝕和人為活動影響,抵禦自然地質災害能力弱。歷史上許多文物建築毀於災害,也有歷經數次災後重建保存至今的,比如此次洪災中被衝毀的安徽黃山屯溪鎮海橋,歷史上多次因洪災受損重修重建。同時,我國文物建築多為木構架結構,主要建築材料為木材、磚瓦等,尤其是一些革命舊址,多為祠堂、民居建築,建築等級不高,容易在自然地質災害中受損。另一方面,極端天氣增大文物安全壓力。文物分布區域複雜,許多位於山區、河流、湖泊、溝穀區域,受自然地質災害影響較大。今年入汛以來,南方多省持續強降雨,江河水位偏高,一些上游水庫洩洪排澇,河流中往往裹挾大量泥沙、雜木等,大流量、高流速洪水堵塞、衝擊、衝毀古橋,洪水長時間浸泡、淤埋古建築,致使文物受損嚴重。

  作為“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處置研究”項目負責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喬雲飛指出,古橋梁是適應當時自然環境和交通需要建造的,但隨著社會發展,地方上的一些建設活動可能會把多年斷流的河道填埋。在雨水小的時候,這些斷流河道可能沒什麼作用;一旦碰到大的汛期,它就成為洩洪通道,河道上的橋梁自然也就岌岌可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