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信息技術正引領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是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信息和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通信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數字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近來,中央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以及重大科技、科教、產業創新等基礎設施列為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各地也紛紛加快推進“新基建”,為數字經濟發展打基礎。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在投資主體、運營主體、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有較大不同。金融要積極適應數字經濟“新思維”,主動創新支持“新基建”投融資需求。
“新基建”投融資與傳統基建區別較大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資深經理,高級經濟師紀飛峰、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惠敏文章介紹,2020年以來,中國5G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截至4月份5G用戶累計已超過3600萬。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各行業巨頭也紛紛加碼投資。數據顯示,“新基建”相關領域在疫情衝擊下逆勢而上,其帶來的數字化生產力正迅速轉化為經濟復甦的驅動力。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地也在加速“新基建”項目的投資和落地。目前已有20多個省公布了規模達數萬億元的“新基建”建設計畫。保守估計2020年“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4萬億元。
中國在傳統基建領域投融資經驗豐富,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成熟的模式。例如,中國的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多由政府、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或大型國有企業作為主要投資主體,通過服務收費、特許經營、財政補貼、土地補償等方式取得收入,以土地、設施等固定資產為抵押,利用債券、信貸、租賃、信托等金融工具獲得社會資金。但“新基建”作為新興事物,投融資模式與傳統基建有較大區別。
首先,“新基建”項目與傳統基建項目區別較大。“新基建”項目投資規模從幾十萬元至數千億元不等,投資期限也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新基建”項目形式更多樣、範圍更廣泛、規模更分散、技術含量更高。
其次,“新基建”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新基建”的投資主體仍在探索過程中,既包括政府投資主體也包括社會投資主體。
第三,與“新基建”相比,傳統基建運營模式相對固定,已形成較成熟的收費模式、定價機制等,項目的投資測算方式、模型等也都較成熟。而“新基建”的很多應用場景、運營模式仍在探索中,例如很多應用場景由於無法直接產生收益,傳統的項目投資測算方式、模型等都不適用。
第四,“新基建”資產價值評估與傳統基建區別較大。目前各類評估公司對傳統基建項目的資產價值評估方法較成熟。而“新基建”不但涉及通訊、電力、交通等各類硬件設施,還包括數據、算法、軟件等軟件系統,更重要的是擁有海量數據。這些設備或系統專業性強、種類型號繁多、期限長短不一,更新迭代快,而數據更涉及安全與隱私等問題。
金融要運用“新思維”支持“新基建”
文章指出,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已撲面而來。金融要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必須針對“新基建”的新特點,主動改革創新,積極與數字經濟“思維”融合,適應“新基建”的融資需求。
第一,金融要運用數字經濟思維積極開展創新。數字經濟是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信息和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通信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數字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金融首先應著重考慮信息數據、通信網絡、各類數字技術的價值如何評估,項目餘值如何評估。其次,數字經濟是提升效率,優化結構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那麼金融要評估“新基建”如何支持數字經濟提升效率和結構優化以及其帶來的經濟價值,並考慮如何將經濟價值轉化為項目收益。金融支持“新基建”應緊緊圍繞上述兩點核心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