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表示,《意見》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對於塑料製品從生產、消費到廢棄,以及廢棄後的循環和管理都作了規定。相比過去主要針對超薄塑料袋,要全面得多。
“在減量、替代、循環的基礎上,關鍵是要讓塑料製品進入規範的收集處理系統。”劉建國說,更重要的是在長效機制的建設方面,《意見》的政策保障更加有力。
除了商超、菜場等傳統領域,近年來,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業態帶來的快遞塑料包裝、外賣塑料餐具等消耗量在快速上升。《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征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各類快遞包裝材料消耗量從2000年的2.06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941.23萬噸,其中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由於回收困難、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潤低,約99%的快遞包裝廢塑料混入生活垃圾。
在這方面,《意見》既提出了禁止、限制類的管制要求,也明確了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推進塑料廢棄物規範回收和處置等系統性措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全國範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按照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意見》區分重點城市、地級以上城市和相關縣級城市,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3個時間段,分步驟、分領域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整體工作。
在劉建國看來,雖然塑料在石油製品消費中的占比不高,但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社會的關注度高。塑料廢棄物管理好了,對其他廢棄物的管理能起到有效的帶動作用,對於促進綠色生產和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領域廣、主體多,如何確保《意見》落地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此前表示,一方面,強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比如,加大對重點項目支持力度,落實好相關財稅政策,加大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替代材料和產品性能。另一方面,健全制度標準、嚴格執法監督。同時,加強塑料污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考核和問責。
劉建國提醒說,要防止低端的塑料製品從經濟發達的地方向落後的地方轉移,從監管能力強、利用能力強的地方向監管能力弱、利用能力弱的地方轉移。
“具體實施的時候對於政府精細化管理和統籌協調的能力,對於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綠色發展能力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劉建國表示,新“限塑令”的實施不能“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予以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