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四個關係 推動新基建行穩致遠
http://www.CRNTT.tw   2020-07-07 08:08:06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還在持續,全球經濟下行態勢更加明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調整重塑加速,各國陸續推出恢復提振經濟舉措。中國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著重發力,這既是為推動經濟穩中求進培育增長點、賦予新動能、增強新動力,也是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積微成著、積厚成器、積蓄力量,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長遠之策。在大力推進與實施過程中,應當統籌把握四個方面的相互關係,以確保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統籌把握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相互關係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杜國功文章認為,既要看到兩者共同屬性,也要看到兩者不同特點,正確理解新基建的定位、功能與作用,這是推動新基建行穩致遠的前提基礎。

  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6.3%,製造業投資下降14.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0.3%,降幅分別比1-4月份收窄5.5、4.0、3.0個百分點。進一步熨平基礎設施投資下降影響,促進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著眼惠民生、調結構、增後勁、促長遠,新基建成為增強經濟發展動能與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的重要抓手,其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是新基建與傳統基建同屬基礎設施建設範疇。兩者外延範圍是一致的,都具有基礎設施建設應有的基礎性、先行性、外部性與公共性等基本屬性,也都具有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難分割等運行特點。新基建推進過程中,首先需要遵循基礎設施在可研、立項、建設、融資、運作、管理等方面的一般規律與基本要求,與此同時,要結合新基建不同的類型、特性與內容,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符合實際的運作管理思路、體系與方法。

  二是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之間不是涇渭分明、彼此分割的,而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推動新基建快速發展以及新基建助推傳統基建,兩種方式和路徑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新基建需要依靠傳統基建提供的環境、物理或條件支撐,傳統基建要能夠按照新基建的標準、參數、型號、材質、溫度、濕度、容量等方面要求搭梁建屋,新基建就是傳統基建的“隱蔽工程”;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新變革時代的傳統基建,必須借助新基建的智慧賦能、改造升級、煥發生機,不斷實現傳統基建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系統化,新基建能夠提升傳統基建的層次水平。

  三是新基建與傳統基建應在不同中協同發展。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也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目標、功能與定位三個方面。新基建主要聚焦於戰略性、新興性、創新性、前沿性的目標定位,體現乘數效應、倍增效應、擴散效應、聯動效應的基本功能,發揮引領帶動、創新驅動、賦能賦智、提升質效的整體作用。在當前與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基建通過規模與總量,新基建通過品質與效率,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促進與保障作用。進一步通過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的緊密協同、有效配合、互為補充,共同推動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水平、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統籌把握頂層設計與階段任務的相互關係

  文章指出,既要前瞻做好謀篇布局,也要務實做好按圖施工,科學管控新基建的目標、節奏與進度,這是推動新基建行穩致遠的方向指引。

  適應知識經濟、網絡經濟與數字經濟變革需要,新基建被提上日程並不斷加以重點推進,這充分體現出黨中央對新技術革命的深刻認識與準確把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學研究的新進展,信息技術的高起點,高速光纖的廣覆蓋,網絡用戶的大普及,使得中國新基建不斷取得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與“加速器”作用。

  一是新基建頂層設計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對新時代、新變局、新挑戰、新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做好新基建的頂層設計,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發展之要。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以及“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要把新基建作為國家創新戰略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體現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之中,並與專項規劃和地方規劃有機銜接。通過戰略性、全局性和總體性的新基建頂層謀劃,明確發展目標,聚焦發展重點,提升現代化水平,保障改善國計民生,服務國家戰略需要。

  二是形成上下貫通緊密結合的新基建體系格局。各地方各地區要按照國家新基建的總體規劃與要求,充分結合屬地自身特色、發展水平、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資源禀賦、地區定位、功能選擇等方面,理清發展方向與思路,明確發展重點與舉措,合理布局新基建,有序推進新基建。既不能簡單複制、照搬照抄、盲目上馬,也不能一哄而上、無序建設、重複建設,更不能各自割裂、製造壁壘、互不貫通。要綜合考慮技術路線、產業布局、領先水平、迭代速度、互聯程度、易用通用等方面,形成一體化、統一化、互補化、特色化的新基建發展體系與格局。

  三是制定規範清晰落地可行的新基建推進方案。頂層設計是開始,上下貫通是核心,落實落地是關鍵。新基建的“新”,不僅體現在技術新、模式新、思維新,而且還體現在要有與新基建相匹配、相適應、相符合的建設、管理、運營的技術、手段與方法。從此意義上來講,單靠傳統基建的一些固定辦法與思路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看到新基建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新基建立項前的論證與研究,立項後的組織與建設,建設中的試驗與鋪開,建成後的應用與運行,運行中的安全、保密、災備和應急,必須要有全管理流程、全運行環節、全生命周期的設計、考量與管控。要適時加強對新基建的目標、工期、進度、質量、成本、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測算與評判,既要能夠及時預見、發現和管理新基建推進中的問題與難點,也要能夠善於在去疑解難中獲得推動新基建的支點與通道。

  統籌把握需求推動與供給拉動的相互關係

  文章分析,既要緊緊立足滿足需求,也要堅持供給引領帶動,努力確保新基建的力度、成效與質量,這是推動新基建行穩致遠的關鍵環節。

  無論是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還是需求能夠指引生產的供給,供給與需求的銜接與互動,以及供給與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的平衡與協調,既是要求更是挑戰。新基建一端要緊緊連著供給、一端要緊緊連著需求,這也說明新基建只有深深地融合嵌入社會經濟活動之中,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體現應有的價值、產生應有的效果。5G網絡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這些領域是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是構築未來競爭優勢的重點內容。

  一是新基建需要供給側需求側兩端共同發力。黨中央針對當前突出矛盾和風險隱患,把“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是直面和克服困難挑戰的積極舉措,既有需求側也有供給側的部署,在為渡過難關贏得時間、創造條件,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新基建從供給側與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既具有推動經濟的一般意義,更具有推動經濟的示範意義,需要貫穿在新基建推進過程的始終。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